返回

八零之发家养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7章(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你也会犯错啊。”

    赵桂芬没好气瞪了他一眼,“我又不是神仙,怎么就不会犯错了。”

    “我不是神仙我也不会犯这个错,瓜子坊跟辣酱坊,我就不会搞混。”陆朝阳得意洋洋。

    “你懂什么。”

    “我当然懂了!我妈说的,我们去瓜子坊拿瓜子是要钱的,不能因为店是四舅舅的,就能随便去吃。四舅舅来店里吃饭,都是交了伙食费的。”

    陆夏对这方面管理得非常严格,让大家务必从小事做起划分清楚。

    不能想着反正不值几个钱,就含糊过去。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就会含糊不清,不便于管理。

    家族企业在这个时代是私企主力军,确实带动了发展,可暗藏的问题也非常的多。

    很多私企没有挺过去,由于内部的混乱,导致被拍死在沙滩上。

    陆夏不希望大家养成了习惯,再去慢慢纠正,那样见效极慢极低。

    因此从还是个小店铺开始,就严格要求,还灌输到了孩子脑子里。

    陆夏揉了揉陆朝阳的脑袋:“真棒,看来平常把我的话都记在了心里。”

    陆朝阳骄傲地挺起了小胸脯。

    赵桂芬讪讪,“得,我现在成家里的落后分子了。”

    陆朝阳小手捂着嘴,吃吃笑着,那小眼神特欠。

    瓜子作坊由于整修更加复杂费劲,流程又已经被陆东升摸透,不需要提前进行演练,因此比辣酱坊要更晚招人。

    辣酱作坊招人的时候,并没有透露省城的瓜子作坊也要招人了。

    陆夏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眼睛微微眯了眯。

    一旁吃饭的陆海霞,无意中瞟过来一眼,不由抖了抖:

    “夏姐,你这眼神,我瞧着怎么有点可怕。”

    陆夏收回手,笑道:“一会交代你点事。”

    陆海霞顿时来劲了,三下五除二就把碗里剩下的饭菜给吃完了,手一抹就站了起来。

    “走!”

    陆夏让赵桂芬照看孩子们,自己将陆海霞拉到了角落。

    “你平时帮我观察一下任小玲。”

    陆海霞现在也在宿舍里住,晚上还能顺便保护女孩子们。

    “任小玲?你也觉得她有问题?”

    “也?”

    陆海霞毫不避讳,“对,我看她不顺眼。”

    陆夏诧异:“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她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也就没必要说。”

    陆海霞是个直肠子,而且很少关注外头的人,反倒对这个任小玲没好感,这让陆夏很是意外。

    “怎么回事?”

    “嗨,其实也没啥,我就是讨厌有事都让别人出头,自己缩在后面占了便宜还当和事佬的人。”

    这段时间史亮经常跟在陆夏身边,这让陆海霞成了个自由人,哪里有事去哪里,在宿舍的时间也比较多。

    人多了一块相处,难免会发生一些事。

    陆海霞因为长相、行事都比较男性化,而且跟其他人都不是一块的,因此她都是一个人,没谁敢招惹她,她就能远坐钓鱼台看戏。

    生活中的小细节往往是最容易暴露一个人的性格,无聊吃瓜的陆海霞就敏锐地感受到任小玲的毛病。

    任小玲特别喜欢拿身边的那个叫什么燕子的女孩当枪使,坏人都那个女孩做了,她在旁边假惺惺的劝和,好处都是她拿了。

    遇到什么事,那个燕子都替任小玲出头,任小玲成天就知道摆着一副可怜相,别人不让着她好像就是欺负她似的。

    身在其中的人难以察觉,可她旁观者清。

    宿舍里无外乎就谁起太早影响到人、洗澡前后顺序、把湿衣服贴着别人干衣服晾等等,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让陆海霞往外说都觉得不好意思,这种事实在不值得专门挑出来说。

    可这种事在生活中积攒久了,也会成为吵架的爆发点。

    尤其因为作坊有两波不同地方的人,各自生活习惯不同,摩擦也就更加难免了。

    “我也不是说她这个人是个坏的,就是我自己瞧不惯而已。”

    陆海霞跟任小玲也没深仇大恨,对方也没做什么缺德的事,担心陆夏误解,连忙解释清楚。

    陆夏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任小玲跟东升有过接触吗?”

    “陆东升?”

    陆海霞也不是个傻子,一听就明白了什么。

    “没……有吧?我也没注意,不过她挺喜欢找婶儿的,在宿舍里经常说婶儿对她有多好。”

    这一点陆夏是知道的,以前在村子里,任小玲就喜欢去他们家串门。

    “你帮我盯着点她,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别让人知道,对她跟以前一样就行。”

    陆海霞也没问为什么,干脆应下。

    这是陆夏最喜欢陆海霞的一点,只做事很少发问。

    她现在也不过是有一丝疑虑,并不代表什么。

    任小玲目前也没有做什么不好的事,陆夏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她。

    第一批辣酱通过火车运到羊城,速度非常的快。

    羊城那边收到货后,很快发来电报,让陆夏再寄三千瓶过去。

    香辣味要比微辣味更好卖,昂贵的肉粒辣酱竟然销量也非常的好。

    陆夏猜测前者估计是外地人觉得微辣不够味,本地人很多不愿意尝试辣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