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派亲妈自救指南[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4章 、十六只暴君(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也是直到此时, 这件事的真相才渐渐水落石出。

    原因是赵氏王朝多年不曾行军打仗,百姓安居乐业,南方发展得渐渐富饶起来,可时间一长, 竟在江南一带逐渐养出了一个“土皇帝”。

    他是南方的一大首富, 没有任何官衔, 却以重金贿赂官员,令那一带的官员都为他所驱使。

    这便是户部侍郎背后真正的势力。

    呈上来的密函中只有这寥寥几句,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但事实就是如此, 就是这个被赵氏王朝不小心养肥了的土鸡,官商勾结, 猖獗横行数年,偶有像当地县令那般敢与之一搏的,也被针对压制。

    而这只土鸡, 如今竟打算来打凤凰了。

    这件事传到了林默的耳朵中, 林默理清了来龙去脉,才将这件事与书中的剧情对应起来。

    待想明白事情如何发展至现在的地步, 林默不由感叹,蝴蝶效应竟真能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在书中,原也是有这个“土皇帝”在的。

    一年半前户部侍郎等人联合上奏的密函中,提到的那名当地县令,就是因为得罪了这个土皇帝而被针对。

    不然一个小小县令,何以受关注至此。

    县令为减少损失提出开闸放水,不是藐视上级未上报便自作主张,而是屡屡上报, 却如石投水了无音讯。

    至此才明了, 原是官商相护, 那大坝的建设是土皇帝产业下的手笔,建时偷工减料,难敌雨季涝灾,若是被县令报上去,难免皇帝要下派人来查。

    加之该县令看不惯他嚣张跋扈,屡屡与其抗争,土皇帝正密谋扩张势力,不敢杀朝廷官员而打草惊蛇,却因此记恨住了这个不识时务的县令。

    后借密函一事,户部侍郎打算以此除去县令,一举两得。

    在原剧情的发展下,赵怀宁失去了母亲,性情不定,先是同意了户部侍郎等人对当地县令的处罚,让他们白白高兴一场,再进行打击。

    而当地县令被处决之后,县令的大儿子报仇有门,潜伏到了那名土皇帝的身边。

    最后与其同归于尽。

    土皇帝平日独揽专权,得金银却不得民心,一时间树倒猢狲散。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想要扶赵怀逸上位的人才碌碌了五年都没有任何成效,因为他们背后早就没了主心骨。

    但自从林默来到这里以后,事情的走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怀宁没有处决当地县令,所以当地县令的儿子也没有跟土皇帝同归于尽。

    土皇帝依旧在南方一带发展势力,直到有了跟赵怀宁一较高下的能力。

    历史的进程,往往是由一个小人物的改变引起的,纵然很不可思议,但无比真实。

    不论怎么样,赵怀宁在一开始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没有草菅人命,这一举动在南方一带赢得民心,南方众人早对土皇帝自私自利心存不满。因此这次的行动能成功,也少不了当地人主动热情的接应。

    待赵怀宁处置了土皇帝,又将朝野之中不怀好意的党羽处理干净后,也迎来了他登基以后的第一次科举。

    岑玉十四岁半,已经在国子监接受过教育,按理说年龄虽小,却也有能力参加科举了。

    但岑玉这次没有参加,他想要再于国子监潜心学习一段时间。

    赵怀宁不会逼他入仕,反正都是在自己身边,总归是自己的人才,跑不掉的。

    在林默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五年,岑玉终于正式入仕。

    这一年岑玉十八岁,赵怀逸十三岁。

    赵怀逸正式离开了皇宫,回到了早在五年前就建好的逸王府。

    他现在是真正的“小王爷”了。

    同年,岑玉向二十岁的殷竺茗第五次提亲,殷竺茗终于应下。

    这五年以来,两人渐渐对彼此心生好感,双方父母也是极其满意。但殷竺茗一心要在太医署往上爬,迟迟没有成亲的打算。

    岑玉不急,但岑父很急。

    殷竺茗是个十分优秀的姑娘,自家儿子没有功名在身,十八岁了还只是个王爷的伴读。

    所以五年里他每一年都朝殷家递请帖,不过就是有去无回罢了。

    殷竺茗态度坚定,岑玉也同样坚定,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急切而受影响。

    今年赵怀逸离开了国子监,正式出宫建府,岑玉也不能再留在国子监,于是考取了功名,果然一举夺魁,官至五品。

    这还是赵怀宁为了不让众人太关注岑玉,不然他恨不得直接把丞相的位子推给岑玉。

    亦是同年,在凌白的指导下、殷竺茗研制出的新药方效果极佳,直接被皇帝连着提拔了两级。

    殷竺茗和岑玉一时间风光无限,又是单身,退休的殷太医在家,庚帖收到手软。

    于是殷竺茗和岑玉一拍即合:嗯,就是现在。

    两人以迅雷之势定了亲,定亲当天岑玉鲜衣怒马在都城绕了两圈,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两家定了亲。

    连赵怀宁的晚辈们都定了亲,赵怀宁却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朝堂的老臣们不由有些着急。

    但因几年前在太后和皇帝那儿屡屡受挫,他们也不敢再妄加干预,不过也少不了在朝上几名大臣联合起来一提再提。

    赵怀宁这日脸色阴沉地下了朝,直奔慈宁宫。

    林默早为他准备好了早膳。

    最近几年她把赵怀宁的嘴养刁了,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