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渝与迟微相继退隐的这几年里,受迅速蓬勃生长的影视综艺文化冲击,不少音乐人抑或转向专业的学术研究抑或投入娱乐的商业浪潮,银行卡里的存款位数破七破八,倒也不在乎敷衍了事的数字唱片销售量破万都难的尴尬局面了。
观众不买账,音乐人不上心,国内乐坛愈发不景气,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以内音乐类节目都很难招商,《SHOW!》亦无例外。
当初骏川同时有几档不同类型的节目要制作推出,招商的时候《SHOW!》的展厅前门可罗雀,而其他节目的展厅前门庭若市。这一对比,节目差点儿夭折,后来沈之渝的名字出现在策划案里又妙手回春地将《SHOW!》救了回来。
可即便如此,圈内依然无人看好《SHOW!》。沈之渝当年确实是只要出现一秒钟就能扭转收视率的神话,但是世事变迁,这江湖早已不属于她更不属于音乐了,所谓的神话恐怕会沦为不值几个钱的“情怀”二字。
的确,音乐无名娱乐至死的当下,《SHOW!》完全在靠着沈之渝的余热硬撑。除了中途卫莱被淘汰那期亏着水军、鱼粉和正义路人的福上了几次微博热搜以外,《SHOW!》从海选到初赛一直热度平平。网上的键盘侠已经开始有理有据地揣测,照骏川前期铺天盖地宣传的阵势,这次会赔多少钱了。
不曾想,直至上周的复活赛,情况竟然出现了转机。
星期一的早上,骏川一楼大厅的液晶显示屏里滚动播映上周综艺选秀类节目的收视率、网络播放率、点击率与微博热度的综合排名。
而《SHOW!》的名字,赫然列在榜单第三位。
说起这期复活赛,倒没有别的亮点,只是卫莱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再携《流言》登上了《SHOW!》的舞台。
前奏响起,众人都为她捏了把汗。复活赛的赛制异常残酷,只要有一盏红灯亮起,选手就与接下来的比赛宣告无缘。
造型师给卫莱搭了一条黑色礼裙,扎了精巧的发髻,发髻上扣了顶斜插白色羽毛的黑色小礼帽。和上次依葫芦画瓢不同,这次《流言》的曲调中恰到好处地添加了些许爵士乐的元素,更大胆更改了几句歌词。
一束冷光打下来,舞台上的卫莱仿佛一只黑色小猫,既有少女的明媚娇俏更兼几分慵懒冷寂,与改编后的《流言》相得益彰。
《流言》没几个人敢唱,更没几个人敢改编,就着这股新鲜感,众人静静聆听着,竟渐渐忘了时间的流逝。
音乐是种艺术,雅俗共赏,只要能给人带来享受的欢愉就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好音乐。这首改编曲无疑做到了。
一曲终了,秦艾与王嘉伦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随后都给了通过,两人相视一笑便将目光望向沈之渝。
又是卫莱,又是《流言》,又是沈之渝的决定权。同样的场景,只是不知道结果会否不一样。如众人所盼,在幕后导播的指挥下,舞台四周的摄像摇臂纷纷摆动起来,将镜头聚焦在评委席中央的沈之渝。
沈之渝一如既往的严肃认真,好似半点都没有受风格轻快俏皮的曲风感染,她停下笔,抬头望向不远处的卫莱,若有所思地沉吟了半晌。就这半晌功夫,导播一声令下,镜头迅速切换成了卫莱和沈之渝左右各半的画面。
音效组适时地配上了心脏咚咚咚的跳动声,渲染紧张的气氛。
久经赛场的秦艾都不由咽了口唾沫,觑了沈之渝一眼。
卫莱迎上沈之渝不冷不热意味不明的目光,报之以微笑。
说实话,她的紧张劲儿早过了。
三天前复活赛选手报送曲目,卫莱依然选了《流言》,Martina两眼一黑气得差点儿没厥过去。卫莱执意,怎么劝都不听,最终Martina扔下一句“你要是没复活就立马给老娘卷铺盖走人”,随即愤然离去。
卫莱知道自己这次十分冒险,家道中落以后顾虑很多,她做事相比以前其实谨慎理智不少,破釜沉舟这种一腔热血不计后果的行为早该从她的人生字典里抹去了。
为什么呢?
因为……沈之渝?
卫莱犹豫了。与其说是不愿意承认,更不如说是没想过——没想过沈之渝三个字会在自己心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会在意她的看法,会在意她的评价,会在意能否获得她的认可……
恍惚间,卫莱听见沈之渝开口说话了,她问:“这首歌谁改编的?”
卫莱顿了顿,如实答道:“我改的。”
话音落下,秦艾目光中流露出几分惊异与赞赏,却不插嘴,整个人松懈下来,背靠在椅背上休息。
秦艾知道,卫莱晋级的事稳了。沈之渝要是不满意,就不会多此一问。
沈之渝神色依然冷淡,又问道:“哪来的灵感?”
“……嗯……”卫莱想了想,觉得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就说,“黑胶唱片,还有——花。”她说完,定睛望向沈之渝,十分认真且坦然的模样。
短短一句话,却携着沈之渝意想不到的答案乍然戳中她的心房,仿佛久旱的花田突逢一场春雨,一夜之间,千朵万朵姹紫嫣红地盛开了。
不自知地,沈之渝唇畔渐渐漫开笑意,如果在五年前,会对卫莱产生影响的人里,自己恐怕排不上号吧,至多,都得排在顾清池那个人渣后面。
卫莱和她之间,是否离老师与学生这样的关系更近了一步呢?
令沈之渝更意想不到的是,经过镜头的放大捕捉与音效组搞事情的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