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养不熟的八阿哥,显然是从小养到大的孩子更亲人,更何况,若养育了十三阿哥,那就拉拢了如今风头正盛的敏妃,岂不是断了德妃的臂膀?
惠妃的确也有这个意思,自八阿哥养在佟佳皇贵妃身边,大阿哥也成亲了,日日孤寂,想要瞧瞧孙女,可因当初她流露出对孙女不喜的意思来,大福晋借着不想惹她生气的由头,基本上不把孩子往紫禁城带。
一来二去的,紫禁城中是流言蜚语不断。
就连太皇太后都听说了这事儿,如今她老人家是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大半的时间都躺在床上或炕上,只摇头道:“叫哀家说,十三阿哥不管是养在佟佳皇贵妃身边还是养在惠妃身边都不合适,佟佳皇贵妃膝下已经养了个八阿哥,若再来个阿哥,叫温僖贵妃如何想?”
“至于惠妃,她放着自己的亲孙女不疼,去养别人的儿子?天底下可没这样的道理!”
苏麻喇嬷连忙上前替她老人家顺气,柔声道:“您说的是,正好借着这事儿能瞧瞧佟佳皇贵妃是如何决断的,她一门心思想当皇后,可皇后却不是随随便便能当的,得有些容人之量才是。”
太皇太后摇摇头,没有再接话。
谁知道到了最后,连荣妃都求到了慈宁宫来,表示自己愿意养育十三阿哥。
她也是进宫多年的老人儿了,恩宠不再,可情分却是在的。
她前脚刚来,后脚僖嫔也来了,再是原没有这心思,见大家都想抢十三阿哥,也跟着上前凑热闹的惠妃,最后是佟佳皇贵妃……一时间,后宫中可真是热闹极了。
别说敏妃了,就连胤禛都没想到会这般,可见国人爱凑热闹的心理还真是亘古不变。
胤禛只想着太子办事还是挺厉害的,由此可见这人手段是有的,毕竟是皇上一手教大的,却是没什么容人之量,城府也不够。
到了最后,连皇上都跟着为难起来,十三阿哥给谁养都不合适。
太子察觉皇上这几日愁眉不展,只正色道:“……皇阿玛可是为了十三弟一事闷闷不乐?”
皇上本不愿与儿子谈论起后宫之事,可想着太子不久也是要娶妻的人,迟早要面对这事儿,便点头称是。
早有准备的太子只道:“儿臣有一计,十三弟放在谁的膝下养着都不合适,不如就放在永和宫好了。”
说着,他生怕皇上多想,只解释道:“并非儿臣与四弟交好,才会这样说,而是儿臣觉得……小孩子还是养在亲生母亲身边比较好。”
“儿臣与敏妃并无什么来往,却也听说敏妃性子柔顺,知书达理,想必教出来的十三弟也不会有出格之举。”
“至于敏妃身份不够……儿臣以为皇阿玛可以将十三弟养于德妃膝下,如此,便是一举两得。”
且不说他这话有没有私心,有没有道理,但他那句“小孩子养在亲生母亲身边比较好”却是深深刺痛了皇上的心。
皇上这些年对太子一直极好,就是因他刚出生就没了皇额娘,连皇额娘长什么样子还是从画像上看到的,小时候每次看到赫舍里皇后的画像,总是伸长胳膊说“皇额娘抱抱”。
皇上微微叹了口气,道:“你说的甚有道理。”
翌日一早,他就下旨将十三阿哥养育永和宫。
这样比较下来,定妃所出的十二阿哥就显得可怜巴巴,如今连十三阿哥都有了养母,他却没有。
按理说,皇上原可以随便指个妃嫔就可以将十二阿哥塞过去,可因为十二阿哥,太皇太后还专程派了苏麻喇嬷前去了乾清宫一趟。
原因很简单,今日的七阿哥可能就是明日的十二阿哥,这要太皇太后心里怎么舒服?
太皇太后的意思是,若无人主动请缨,那就再等等看。
后宫之中没几个她老人家放心的人,德妃是一个,可德妃刚添了公主,自然没这个精力。
商量来商量去,叫众人没想到的是十二阿哥竟养于苏麻喇嬷身边。
一开始皇上是拒绝的,毕竟太皇太后身子越来越不好,身边离不得人,但太皇太后却是执意如此,直说苏麻喇嬷年纪也大了,身边没个一儿半女,如今也该享享福。
苏麻喇嬷虽是奴才,可阖宫上下却无人敢将她当奴才看,别说梁九功,就连皇上看到她都是毕恭毕敬。
据说定妃知晓这消息后是喜极而泣,高兴的不得了。
胤禛等人替苏麻喇嬷高兴的同时,也开始担心起太皇太后的身子起来。
自入了秋,太皇太后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昏睡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有的时候甚至拉着皇上的手喊出先帝的名字来。
胤禛他们能做的只能多去探望太皇太后几次。
这日,胤禛前去慈宁宫请安时,发现太皇太后精神不错,抱着阿寿在顺它的猫儿。
胤禛微微一愣,他记得太皇太后向来是不喜欢这些猫儿狗儿的,他尚未来得及说话,太皇太后就招手要他过来:“……外头冷不冷?哀家瞧着苏麻喇嬷已经穿上夹袄了,想必冷得很,你们也多穿些,若是冻病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说起来,她老人家自入秋天冷后就再没出过门了,就连最在意的花房都没去看过。
胤禛笑着称是:“七弟已经穿上夹袄了,我觉得还好,五弟更觉得还好,说今早上跑着去上书房还有些热了。”
太皇太后听了直笑:“你们啊你们……对了,纯禧,阿寿是不是饿了?你抱阿寿下去吃些东西吧?”
纯禧公主知道这是太皇太后有话要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