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千煜并不是言而无信的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宋许意愈发担忧聂千语遇到了意外。但系统安抚住了她,它告诉宋许意它能感应到聂千语还活着。
既然聂千语没发生意外,那她又去了哪里?
宋许意求着王皇后和王勉去寻找聂千语然而聂千语仿佛从世上忽然消失一般怎么也找不到她的踪迹。
在剧情梗概里的同阶段,聂千语还住在宫里被原身和柳如梦等女子倾慕,到哪都被人簇拥着处在人群环绕的情况下根本不会有可能失踪。
聂千语到底在哪?
之后两年,宋许意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改善民生上,被皇帝限制着宋许意也没法出宫,便将自己时代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的方法仔细写下,并通过特殊的渠道将这些方法写信告诉了王勉。王勉深知皇帝对门阀的忌惮为了保全许意,他只说这是自己门下的门客发明的。
皇帝也没怀疑,暗恨门阀势力的壮大却也无济于事。
在宋许意的刻意扶持下,王家一日比一日势大。
然而王家却一点也不仗势欺人反而愈发低调不仅减了佃农的租子派遣农户定期进田地传授经验更是会将王家土地旁边的一小块地送给佃农免租开垦……
因为王家的仁厚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投奔王家。
而与此同时宋许意也一直没有放弃让王家帮忙寻找聂千语因为聂千语总归是乌国的质子,皇帝也派了人在寻找聂千语。
然而全丽水国最大的两大势力联合搜寻,却仍然觅不到半点关于聂千语的踪迹,只查到她最后见的几个人是乌国的人……
或许聂千语是回了故国。
宋许意却总觉得这件事有蹊跷。
有识之士们上奏皇帝不能养虎为患,劝皇帝尽快派兵攻打乌国,然而皇帝一心对付国内的门阀,把所有劝战的奏折都压了下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流逝,很快宋许意就到了十八岁。
在皇帝的干扰下,男女主婚后的生活过得一地鸡毛,王皇后刚开始还有心情看热闹,之后她也逐渐开始心焦。
宋许意未曾定亲,更是跟王皇后坦言说并没有心仪的对象,而一般到了这个年纪的女子都已经出嫁。
王皇后极为着急,开始张罗着给宋许意相看,然而宋许意这些年太过低调,之前的名声又不好,一些家世好相貌好的男儿都不愿意进公主府,个别自愿当驸马的,要么长得有碍观瞻、要么有隐疾,别说宋许意了,王皇后看了都觉得辣眼睛。
王皇后想要求皇帝赐婚,然而随着王家的逐渐壮大,皇帝这两年对王皇后母女越发冷待,别说赐婚了,王皇后如今见皇帝一面都难……
王皇后后知后觉,终于明白了皇帝针对两母女的原因,伤心过后,王皇后也绝了倚靠皇帝的心思,不再想着从丽都挑选青年才俊,想让父亲从中州挑选合适的青年才俊到中州来相看。
正在王勉张罗着给宋许意挑选青年才俊的时候,宛若一声惊雷平地起,边疆传来了乌国派兵边界,意图攻打丽水国的消息。
乌国新太子振兴乌国、伺机侵犯边界的套路和剧情梗概里描写得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这个新太子比剧情梗概里的反派要圆滑平和许多,更懂得收买人心。
这一切都给了宋许意一种强烈的熟悉感。
这个新太子……究竟是谁?
然而这个新太子极为神秘,他似是因为蛇毒的问题身体不好,一直隐藏在宫殿里鲜少上朝,很少有人看到过他的真面目。
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控制。
乌国有如神助,几乎能提前预料到丽水国的所有战斗路数,逐步开始侵占丽水国的边境。而丽水国和平太久,面对气势汹汹的乌国鲜少有能战胜的时候。
直到乌国吞下好几座城池,皇帝这时候反应过来乌国才是他坐稳江山的头号敌人,主动出声要求和门阀们拧成一股绳共同抗敌。而门阀们赶到的时候已经晚了,乌国有备而来,丽水国节节败退,一时间人人惶惶、山河风雨飘摇……
在这时候,宋许意站了出来,请求去往前线边境研发武器。
皇帝并不觉得宋许意一介女流能为节节溃败的战事做些什么,根本没理会宋许意的请求,然而王勉却上奏皇帝希望皇帝能应允宋许意上前线。
如今前线大部分都靠王家的军队撑着,王勉这么开口,皇帝为了安抚王家,这才准许了宋许意的请求。
等到宋许意从丽都出发到了边界,乌国又攻下了几座城池。
眼见着丽水国即将灭国,焦虑万分的皇帝决定投降成为乌国的附属国,换得一线生机。
谁能想到短短几年,两个国家之间的形势就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乎是宋许意刚到边境,皇帝派来投降的使者就带着大堆的金银财宝美人和割地赔款的投降书到了边境。
正在边境实验火.药的宋许意看着前来求和的使者,纵使早就知道皇帝的庸碌,心中还是升起了一丝愤怒,而更愤怒的是一直在边境抵御着乌国的王家——王家帅领着门阀们的私军在边界浴血奋战了这么久,牺牲了无数子弟,比谁都了解乌国的狼子野心:丽水国很可能丢了里子还丢面子,乌国绝对不可能答应投降!
王家竭力阻止,然而皇帝似乎铁了心要投降,使者最后还是将投降的国书献给了乌国。
没几天,乌国就传来消息,在边界的万华城,乌国太子将会设宴和使者见面。
是和谈还是继续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