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见殿下少年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1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李弗襄是被编进了总兵蓟维的部下里。

    蓟维是跟了郑千业二十多年的老兵, 出发前,他思来想去几天几夜,都没能琢磨明白郑千业的意思。

    郑千业治兵向来不讲情面, 哪怕是自己的亲儿亲孙,上了战场,也一切按规矩处置,一份军功一份血汗, 有本事自己去挣, 没本事麻利退位让贤。

    但这一次, 皇帝把一个养尊处优的小皇子硬塞进军中, 郑千业不仅没说什么,而且还亲自给他安排了去处。

    蓟维年纪大了, 由于他心思缜密, 行军打仗经验老道, 所以军中才一再挽留, 不肯让他解甲归田。此次出征,他部下的兵,论资质只能算中等,且多年轻缺少磨炼,估摸着不是送上最前线的。

    蓟维直觉,郑千业把李弗襄安排给他, 是想让他多加照应。

    可他又总觉不确定, 郑大帅从前可不是这样的为人啊。

    出发前, 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在见到李弗襄第一眼之后, 忽然如拨云见雾般明白了。

    大军星夜兼程, 入夜之后便就地扎营。

    到了休息的时候, 李弗襄的车便派上了用场。

    其他人都露天将就,他偏要往车里爬,暖和又避风,一应寝具俱全,可保他舒舒服服睡到天亮。同行的士兵眼睛都看直了,有脾气暴躁的,叉腰冲马车大声啐道:“什么玩意儿,春游呢,老子活了二十几年,头一回见到这样的……”

    郑千业到的时候,正好也听见了这一句话,这些小兵们见到大帅,瞬间有些无措。郑千业做了个安抚的手势,掀帘钻进了李弗襄的车里。

    李弗襄从被卷里拱出一个脑袋。

    郑千业见他裹得严严实实,帮他把脑袋往外抻了抻:“小东西,挺知道照顾自己。”

    李弗襄:“大帅。”

    都快十七岁了,他依旧还是一副清秀稚嫩的模样。

    郑千业摸了摸他的头:“夸你呢,身体是本钱,好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别生病……怕不怕?”

    李弗襄哪里有半分怕的样子,摇头说不。

    郑千业:“还记不记得小时候,你总是缠着外公给你讲故事,等了这些年,终于等着机会,让你真刀真枪长长见识。”

    李弗襄在长大一些后,便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总缠着郑千业了,因为他学会了自己去查翻那些尘封的军报。

    只要他开口,皇帝没有不给的。

    郑千业:“他们都觉得你这辈子是废了,但是我不认同,你的资质很好,比我见过的许多孩子都要好,包括我们家那三个混小子。好孩子,你将来会成为一个非常耀眼的小将军,外公等着那一天。”

    明珠蒙尘终有时,李弗襄的刻意藏拙瞒不过他一双洞穿世事的眼睛。

    虽然不知道这孩子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但他一直在期待着李弗襄长大。

    郑千业说了两句就下车了,似乎并没有什么要紧事,只是闲着没事来溜达一圈。

    但是大家该明白的也都明白了。

    郑千业这是护着那位小殿下呢,郑将帅在军里混了半辈子,岂能不知道那些排挤人的手段。

    蓟维走来,当着众人的面,故意问道:“大帅,您好歹给兄弟一句话呗,咱车上那位主儿,到底该如何安置啊?”

    郑千业说:“该怎么安置就怎么安置,只要不捣乱,随他去,京中荣华富贵虽享不尽,但身为皇室子孙,也该让他见识见识军中疾苦。告诉诸位兄弟,我说的,一份军功,一份血汗,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大家心中不必有顾忌,上了战场敞开杀就是了!”

    郑千业亲口说的话,才是定心丸。

    蓟维营里古古怪怪的氛围终于散去一些,尽管那辆车杵在营地中,还是格外扎眼。

    士兵们架起了锅灶,煮了汤菜,烤了干粮,还十分宽宏大量地给他的车上送了一份。

    李弗襄道了谢,作为回礼,给送饭的士兵塞了一篮梨子。

    士兵们围着火堆,聊来聊去,话题总是绕不开李弗襄。

    毕竟他来得最新鲜。

    —“你们发现没有啊,郑帅对他似乎非同寻常的好。”

    —“他好像是郑帅看着长大的,郑帅还是他的骑射师父呢,以前经常见他去郑帅家里玩来着。”

    —“奇了怪,他一点都不像郑帅教出来的弟子。”

    —“是真不像,记得以前郑彦小公子不懂事,遭人诓骗去逛花楼,还没进门呢,恰好郑帅经过门口,逮了个正着,当街就是一马鞭。”

    —“哎,你们还记得三皇子不,据说那是郑帅的亲外孙,当年很桀骜来着,郑帅也没少教训他,可惜夭折了。”

    —“据说,咱们这位五皇子的生母许昭仪,从前是郑大小姐贴身服侍的人,估摸郑帅也是爱屋及乌?”

    —“离谱了,爱屋及乌可不是这么算的。 ”

    —“唉,可叹咱们郑帅一把年纪,失了女儿又失了外孙……”

    李弗襄所有见不得人的过往都被抹得干干净净,譬如小南阁的那十年,再譬如他的真实身份。

    皇帝不能在正史里给自己留下这么一笔污名。

    他也不想让李弗襄受囚的过往传遍天下,成为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除了权力核心里的那些朝臣,少有人清楚其中内情。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猛地提及当年盛宠的三皇子,在场诸位竟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蓟维端着自己的汤碗,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