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政王只想种田[穿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5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

    收麦

    曾经,宴云河觉得楚静安的坦率非常好,他有什么想法从不在心里憋着,多数时候都会说出来,用不着宴云河猜来猜去。

    但现在,由于每日都要被人围观,宴云河又希望楚静安不要总是那么语出惊人,平白让读者误会他们二人的关系。

    就比如现在,楚静安也不等宴云河的回答,自顾自说道:“其实,你不信任我也没关系,我自己知道,无论如何,我绝不会做伤害你的事。”

    宴云河一听他的语调,心中就有不好的预感,赶忙打断楚静安的施法,“我信,我信你,你是一心为我好,我知道。”

    楚静安在马上弯下腰,透过车窗望向宴云河,似是想要看清宴云河此时的表情,是否如他话语中所展示的那么肯定。

    “这次还要多谢你,不然我也拿捏不到路之言的把柄,他的目的恐怕是要挑起我与左相的争斗,还需请你提醒左相,莫要入了别人的瓮。”宴云河岔开话题,说起正事。

    楚静安直起身,略显低沉的嗓音飘到宴云河耳边,“我会跟我爹说的,若还有什么情况,我再通知你。”

    回到王庄之后,苏墨等人来求见过宴云河一次,宴云河知道他们的目的,关于字典一事的风波,此时虽看似由权威的官方出面平定了,但一些声音只不过是被暂时压下去而已。

    不过,宴云河并不惧怕此舆论的反复,从他打算在平民百姓中推行简体字的那天,他就有想到过最坏的情况,幸而大郑此时因科举的兴盛,并不如何反对百姓接受教育。

    “这次还多亏王爷出手,不然怕是要热闹一阵子。”苏墨对宴云河拱手施礼道。

    宴云河还礼道:“虽有朝廷众官员的支持,但以后的事情还不好说,孤也只能尽力而为,但孤保证,绝对会让《百姓字典》流传下去,真正成为百姓们的良师。”

    虽然宴云河本身也不知道,左相为何会这么干脆地答应为字典正名。

    但这确实是一次三方的合作,让宴云河看到朝堂或许会有能改变的契机。

    字典现如今只出了初级版,苏墨等人还在完善高级版,每日都要为字的释义讨论,这些都是于生活中不常见的字。

    贺念道:“字典利国利民,反对的人是还没体会到它的好处,等知道了,怕是要求着买呢。”

    他们转而又说起学院的事,因为这次招生招到的大多是些青少年,教材方面可以用周玉原先教王府奴仆的那些。

    但年纪再小一些的用这些教材就不合适了,还要准备一些蒙童可用的才行。

    晚间,宴云河梳理好手中的化学书,心中却在暗叹:“可惜这些书籍不能直接拿出来用,化学在大郑毫无基础,即便是这些初级知识,也不能作为大郑化学的启蒙。

    他将这些化学知识和挑出来的一些物理知识放在一起,装进一个木匣中,这些知识,对现在的大郑人来说,无异于天书,他想到这里,随手就在木匣上题了「天书」二字,只等大郑再发展一些时候,这些天书才能现于人前。

    现在,宴云河更多的还是把目光放在农事上面,追肥灌溉、消灭虫害,哪一样都关系着今年的收成,尤其今年还是王庄精耕计划的第一年。

    因为忠王遇刺一案嫌犯的奇葩目的——偷庄稼,此时的王庄也聚集了不少人的目光,都在等着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异种,能让羽林军铤而走险。

    最先成熟的是冬小麦和土豆,土豆这个在中州可以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无疑是备受大家瞩目的,以至于只种了区区四亩地的冬小麦鲜少有人在意。

    宴云河觉得这亩产千斤的小麦,是能让皇帝开坛祭天的大事,不能就这样让它默默无闻。没有宣传,以后还怎么推广?老百姓可不信你上下嘴皮子一碰的话,尤其是事关农耕,那是宁可守旧,也不会轻易尝试改弦易张。

    于是,宴云河邀请了一众官员于冬小麦收割那日前来王庄参观。小皇帝那里他也没忘,这种事关民生天下的大事,怎能不通知宫里一声?

    但可惜的是,太后以皇上学业繁忙为由拒绝了,只派了个使者前来一看究竟。

    农人有俗语:“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现如今,地里的这些冬小麦已经到了八成熟,正是收获的好时候。

    因为照料的精心,水肥充足,今年的气候也没整什么幺蛾子,所以,这次的冬小麦达到了宴云河心里的预期产量,他估摸着能产千斤。

    他在种子商店选品种的时候,简介描述里可是说这个种子最高亩产有一千七百斤。

    宴云河对比了大郑一亩地的面积,和现代的数据并没有多少差别,应是原著设定如此,倒省了他换算。

    收割小麦那日,无数马车驶入了王庄,这些都是宁可不上朝,也要来验证忠王所说是否属实的官员。

    当然,也有担心自己安危不来的,这王庄可是有两千兵卒在的,谁知道这是不是有来无回?

    宴云河早有准备,拉了绳,免得人多的时候踩到旁边的庄稼,又调派了不少人手维持秩序。

    拜见的程序也省去,直接带着官员到了地头,先让他们看看这些麦子,绝对是长在这块地里的,没有弄虚作假。

    有懂稼穑事的官员弯腰捧着麦穗细看,看一株是惊讶,看一片是激动,都不用等收割之后上称,只看这沉甸甸的麦穗,他们就知道这产量绝对不低。

    有的人又去看一颗颗小麦分蘖情况,数了几颗小麦之后,指着其中一颗抖着声音说道:“这一颗小麦竟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