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政王只想种田[穿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1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

    架空

    《青云掩月》的故事背景是架空的,这就导致了宴云河把握不了现在所处的阶段,论文学,各方面著作该有的都有,论生产力,又显得大郑非常落后。

    只从宴云河熟悉的植物种植来说,农人还是以种植五谷为主。单说棉花一项,从种子商店的人气值价格看,大郑是有棉花种子的,但宴云河调查过,洛城百姓并不知道棉花。

    而在宴云河原本所处的时代,宋末元初时棉花就已经大量传入内地。

    因此,对于大郑以外的其他地方如今正处于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宴云河也不能确定,他有心收集资料,正好看到了这本《出海记》,以此判断如今的世界局势当然有所偏差,但宴云河依然能从中看出,这个世界确实在滚滚前进。

    面对祁阳舒的质疑,宴云河能够理解,但这不是自身停滞不前的借口,当别人都在前进的时候,停滞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无论书里所言是否属实,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这个世界上也不是只有大郑一个国家。

    若我们安于现状,迟早会有被人超越的一天,到时候,大郑就是别人眼里的一块肥肉,你能想象那一天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吗?”

    祁阳舒心里不愿多做猜想,在大郑这片土地上,无论再怎么朝代更迭,始终都是天下最强者,对于宴云河的话,他只觉得是在危言耸听。

    即便自诩为中立派,祁阳舒某些时候还是会陷入朝堂争斗的思维误区。

    比如现在他就在想忠王此番话的目的,是不是代表他并不想交出冶铁法。

    谁知下一刻,他的这个想法就被忠王推翻了,只听宴云河道:“冶铁技术孤并不打算藏私,孤会安排匠人传授此法,但孤也有一个要求,晚些时日王府这边将会新建一所技工学校,孤希望工部所属的匠师可以入驻,到时候自会有人讲授炼钢法。”

    祁阳舒心中一喜一忧,喜的自然是此行目的达成,新式炼钢法有望学成。

    忧的却是,如此一来,工部怕是要和忠王绑定,此后忠王若是有心重回朝堂,怕是要卷入朝堂内斗之中。

    “下官多谢王爷慷慨,只不知这技工学校是怎么个章程?”虽然有所顾虑,但显然得利更多,不管怎样。这个学校都得去入驻。

    宴云河在桌上翻找几下,从中拿出有关技工学校的计划书,将其递给祁阳舒阅读。

    祁阳舒读完,皱眉道:“师父传授之时不得藏私,那王爷的炼钢法是否也在其中?铁之一事事关重大,如果有,还请王爷将其剔除。”

    这个道理宴云河自然懂得,这个时代严格把控铁器,他也是支持的,“祁大人放心,炼钢法乃机密要事,孤不会轻易示人。”

    祁阳舒放下心来,“王爷深明大义,下官佩服。”

    宴云河不将他的客套话放在心里,看他像是同意匠师入驻技工学校的样子,又接着道:“孤之所以请工部所属匠师入技工学校,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和他们一起钻研新武器,就如这书中所写的一样。”

    研制武器乃是朝廷的事,祁阳舒虽不想让宴云河掺和,但他立刻想到,炼钢法都是王府改进的,可见王府工匠的厉害,能合作自然再好不过,若真研究出来了,那他可就不用再这么来求秘法了。

    想到这一点,祁阳舒终是没有拒绝,届时安排人员过来,事先提醒注意保密便是。

    及至祁阳舒告辞离去,路上还在沉思,忠王为何对一本书中不知真假的战争场面如此上心,初时他只以为是忠王杞人忧天,但若仔细琢磨其中蕴含的危机,他就不寒而栗。

    回去之后,祁阳舒当即就找人收集资料,看那书中记载是否属实,无论如何,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而在祁阳舒告辞不久,之前宴云河吩咐打磨的望远镜也终于制作完成,他试用一番,远处的景色清晰可见,成品相当不错。

    宴云河将其拿在手中端详,这次制作了总计有十只望远镜,思索片刻后,他拿出其中一只让人送进了宫里,过完年之后他再未见过小皇帝,不知小侄子对他送的礼物是否感兴趣。

    剩余的被快马送往边境,交给靖北军将士试用,之前试用的兵器反馈良好。

    但碍于大郑律法,宴云河并不能大规模制造,如今祁阳舒的到来反而解了他的急。

    可以说,从顺风车行开办以来,宴云河就在等着这一天,所以祁阳舒来拜见他毫不意外。

    另一边,他不知道的是,因他送给皇帝小侄子的新年礼物,导致小皇帝正在接受太后的劝导。

    玻璃小马安静地躺在太后手边的案几上,宫人都在外面候着,整个室内只余太后的声音。

    “玩物丧志,太傅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哀家之前不是对陛下说过吗?课上把玩这种小物件,如何能学好?太傅虽不敢苛责你,但哀家教过你的,陛下是把哀家的话都当成耳边风了?”

    皇帝低着头不敢看太后,小声道:“朕知错了,以后太傅上课朕一定会认真听的,母后就原谅朕这一次吧。”

    太后看他样子,怒气一下涌了上来,“说过多少次了,你是国君,要有君王的气概,畏畏缩缩的成何体统,即便是认错,那也不能低头哈腰。”

    小皇帝马上挺直了腰杆,面对太后的怒火还是不敢大声,只小声分辩道:“朕只是在母后面前才这样的,对别人时朕都按照母后教导的做。”

    皇上正值启蒙的时候,先前太后不放心,偷偷去看了几次,直到这一次发现了皇上在听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