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只引得众人恨不得伸长了脖子一起看。
    苏墨心中不无振奋,虽然这还不是完整版的字典,但他已经有信心编出完整版字典,只不过有一事,还需要王爷来拿主意。
    “如今初级版字典做出来了,雕版已成,想要多少就能印刷多少,只这价格,依王爷看该如何定才好?”苏墨问道。
    宴云河想到现代关于字典定价一事,他没有犹豫就道:“按一斤猪肉的市价来定,凡入学者,由学校采购的,再在此基础上半价出售,先生们以为如何?”
    纸墨都不便宜,宴云河此举可以说是完全在做赔本买卖,但众人却对他的这份心感佩良多,字典为何要定这么低的价格?只不过是为了能让百姓用得起。
    让《百姓字典》无愧于它的名字,苏墨甚至由此想到,或许在王爷的带领下,大郑真的能有人人都能读得起书的那一天。
    这件事,就连一向严抓开销的秦当都没有反对,在场属官想到了那一天王爷说起自己理想的样子。
    如今大半年过去,王爷确实一直在践行自己的理念,这也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王爷那天说的并不是空话。
    学校已成,在招收生源的同时,聘请老师一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为民会新开了车厂、制碱厂与玻璃厂,人手不足,第二轮招聘会也应开办了。
    相较于第一次的毫无头绪,第二轮的应聘者准备时间更充足,经验也有,报名人数也增加不少。
    尤其是女子,见了鱼晚等五人的工作之后,打消了一开始的顾虑,这次也积极报名了。
    学了注音和简体字的,也就王府奴仆这一批人了,如今在周玉周纪善的实验中,教材也积累了不少,应对第一波学生完全没问题。
    于是,洛城第一学院招生的消息在洛城流传开来。
    不少人对此事好奇,因为还从没见过哪一个学院是这种招生模式的,它没有强调自己的师资力量,并且言明教学不以科举为目的,教学内容又是俗体字,这谁愿意去?
    读书人对洛城第一学院嗤之以鼻,傻子才去这学院学习吧?这读出来能做啥?
    然而现实是,洛城百姓对此非常积极,甚至有周边乡里的百姓不辞辛劳,专门赶来送孩子入学的。
    “奇怪,这些百姓莫不是昏了头了,送孩子去那什么学院,学个俗体字有什么用?”一名书生看向将学院报名处围了个水泄不通的百姓,眼中满是疑惑。
    同伴答道:“这你就不懂了吧?早叫你多出来走走看看了,一门心思的闭门造车早晚要落后,现在知道我说的在理了吧。”
    书生忙拱手作揖,“饶了我吧,快告诉我这里面的门道,解了在下心中疑惑吧。”
    同伴这才道:“你有所不知,这学院的学生学出来是能入王府名下的那几个工厂的。据说那工厂的薪酬非常优厚,不少人打破脑袋想往里面挤,可惜王府不招外人,这大概是入那工厂的唯一机会,所以他们才这么积极的。”
    书生疑惑道:“王府的几个工厂我也听说过一二,据说那里守卫深严,有许多不可泄露的秘密,他们真的会招收外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