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政。
因为他知道,若不这样,他死后,宴云河必是第一个反的。
事情如惠文帝所料,他一死,八王先后反叛,而宴云河则因为受封摄政王手握大义,先后平定八王叛乱,朝野内外很快安定下来。
再之后,就是摄政王与左相的朝堂之争,但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皇帝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
为了小皇帝的成长,惠文帝将自己的忠臣路之言封为太子太傅,他死后遗命路之言为右相,在摄政王宴云河和新皇外公左相楚海德的风头下,右相是谁几乎无人在意。
但右相路之言却是真真正正的忠君派,也是原著中小皇帝最信任的人,剧情中也正是路之言助小皇帝避免了外戚专权之祸。
如今的宴云河已不是原著中的摄政王,他的退出无疑打破了朝堂的平衡,迫使路之言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台前,此时最希望楚海德退位让贤的绝对是路之言。
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宴云河才敢肆无忌惮地隐退,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退出打破了平衡,为了维稳,路之言必定要与楚海德对抗的。
路之言此时伪装的不错,天下人都道他是可有可无的墙头草。
宴云河被他扣了这么一顶帽子倒是没有发怒,楚海德势大对他也没什么好处。
他打开更文系统看向声望值,今早数值曾一度降到250,让宴云河险些无力起身,好在天明之后缓缓上升了些许,此时更是重新涨回300,起码是可以在外活动的水平。
想来退出朝堂此举也让宴云河在摄政王一派中的声望受到了影响。
但这都是必然的结果,若有那些指望他更进一步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打了退堂鼓,对他来说反而是减负了。
他把目光投向议论的人群,这个热度暂时不能退,如今「水军」已有,就差「营销号」了,营销号嘛,还是家养比较好。
宴云河食指轻叩桌面,思索片刻后道:“吴长史对孤平八王之乱一事知之甚详,孤有一事想要拜托长史。”
吴余圣道:“为王爷效力乃吾之本分,王爷但说便是。”
“孤想请长史将八王之乱一事讲与说书人,由说书人在市井中传播,每月报酬十银,此事需得隐秘,不可让旁人知晓。”宴云河低声说道。
吴余圣自认已了解王爷此时的目的,遂也低声回道:“必将王爷运筹帷幄统领千军的英姿传遍天下。”
宴云河摇摇头,补充道:“还得加上一条,孤与士卒结衣同袍、爱兵惜民。”
若是要在百姓中宣扬名声,怎能少了贴近百姓这一条,个人再怎么威武不凡也只会得些赞叹,唯有与民相关才会使人津津乐道。
吴余圣听宴云河此言,不禁再次在心中叹惋,即便王爷已经失忆。
但仍有如此把握人心的本事,若王爷身体康健,那龙椅将再次易主。
先前常听一些老臣言「可惜先皇去的早」,想不到有一日自己也要有此体会,吴余圣越想心中越是酸涩,见王爷此时体虚脆弱的模样,更是心痛难忍。
他忍不住热泪盈眶道:“属下必不负王爷所托!”
宴云河不知自己触动了吴长史哪个开关,让他这么激动,只能尬笑着道:“有劳吴长史。”
看着王爷强颜欢笑的脸,吴余圣默默把眼泪憋了回去,他不知王爷为何隐瞒病情,王爷不说,他就只当是不知,崔太医的医术在太医院也是数一数二的,不可能错诊。
但王爷此时记忆缺失,他也不能不闻不问,听闻江南有名医,还是先将名医请过来再说,王爷的生死牵动天下大势,此事也不可声张,吴余圣心中已有决断,此时就不禁对宴云河道:“王爷脸色不佳,若身体不适,还请莫要讳疾忌医。”
宴云河自家事自家知,只要声望值上来,身体自然倍棒,只略微一点头,就迫不及待道:“打道回府,将王府人手都召集起来,此时最紧要的是善堂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