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反派女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4章 司栖佟有情有理的分配(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天一夜过去。

    六晋已诛的消息传到天京。

    天京一片哗然, 哪怕早有预料,所有人听见六晋被屠光都觉惊悚。

    害怕的同时所有人又庆幸已为谢主子民,谢主不会对子民下手。所以六晋的消息如石子投湖沉底。

    金銮殿此刻正在迎接两位新主。

    司栖佟踏进金銮殿, 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记忆中的金銮殿,父皇总是有撒不完的气, 谴不完的忠臣, 即便父皇勤勉力政也挽救不回天京。

    那时,她便认为光勤快没用。无法剔除的旧制总有堵不住的窟窿不断扩大,直到再无法修补天崩地裂为止。

    如今九晋归一,弊制终得推翻。

    殿上熟悉与陌生的脸庞交互,有京臣有谢氏,所有人进行跪地朝拜:“长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元帅千岁千岁千千岁!”

    灭掉分晋, 便无需避称呼。

    谢主在人们心中已是王。

    谢兰芝看着从另一边升云梯上去的小凤凰, 她跟着上去, 两人隔着龙椅,左右安排御座。

    对此避龙椅不坐一事, 金銮殿百官已有共同的默契。坐不坐其实已无所谓, 只是个形式。

    只是京臣和谢氏心里纷纷有主, 无论谁坐上龙椅,都是他们要追随的主。

    谢兰芝怕她第一次上朝有些怯场,她主动示范道:“众臣有事禀报, 无事可退朝。”

    京臣非常配合站出来:“元帅,六晋战事已决, 右将军如今正班师回京。下午便到。”

    六晋和天京有水港, 走水路一天就到。

    谢兰芝点点头:“谢颖抓回了?”

    谢广站出来道:“启禀元帅, 孽女回京后将由军法处置, 再剥夺她将军位号。”

    谢兰芝点头。

    “接下来该商量七晋的安排,众臣可有什么建议?”

    司栖佟默默听着,学着,看着兰芝一步步和众臣配合处事,十分融洽,没有她记忆中臣子总是顶撞父皇,辱骂父皇无能的情景。

    原来因人而异,朝殿气氛也会不同。

    吴秋作为御前谋士,兼兵部侍郎,代尚书,将众臣商量而定的做成文本,并择定相同意见的臣子签名。

    此次是对外的分配,众人十分团结。

    谢兰芝收到三个文本。

    她让司栖佟挑一本,司栖佟挑了中间那本蓝面的。

    蓝面文本为首人赵公明亲笔题名。

    建议九晋分配全权交由凤宁殿下,由凤宁殿下处理,并且请谢元帅还文政于晋室长公主。

    一封胆大包天的文本。

    司栖佟手一滞,她合上。她目光疑惑对着谢兰芝的侧脸。

    谢兰芝坐她边,目不斜视,她挑了红面的看,谢氏上下都希望她尽快称王,各要职都安插谢氏把守。

    天京是谢氏打下的,他们要求也很正常。

    谢兰芝合上。

    底下的谢氏小心翼翼观察她的脸色,见她没有不悦,纷纷松口气。

    京臣们见黄面的文本还未看,都提起心。

    剩下那本,谢兰芝拿起交给司栖佟,意思很明显,最后由你来分配。

    司栖佟欣然接受,她跃跃欲试想看京臣都提出什么请求?

    里面的内容皆是晋室正统与谢氏正统结两晋之好,希望晋室早日开花结果,由于不敢对司栖佟说,就把视线放在司栖年身上。

    意思是想司栖年早日传宗接代。后次要才是分配,各晋由谢氏与凤宁殿下五五管制。

    京臣认为五五管制,凤宁殿下已是占尽便宜,就怕谢氏不答应。

    谢氏也确实不答应,已上报各个要职由谢氏把关。

    司栖佟与谢兰芝说:“本宫认为九晋为谢氏所收复,该以谢氏意见为主。”

    谢氏上下纷纷赞成,主母果然公道。

    谢兰芝却道:“若无嫡室尊召以收复扩九晋,此战难有正当的名义。哪怕为谢氏所打下的江山,若无公主下罪己书,广昭天下,我谢氏将堵不住悠悠之口,沦为乱世窃贼。”

    “谢广你认为本帅说的如何?”

    谢广道:“此言有理,谢氏打下是一回事,若无公主殿下罪己书以废分封旧礼,谢氏便无正当理由去收复九晋。”

    “所以公主殿下虽未出兵,也占一半功劳。”

    “那你以为九晋土地该如何分配?”谢兰芝道:“这三本本帅都看了,眼下正好问问你们。”

    谢广毫不犹豫道:“五五分半最为公平。”

    谢兰芝:“有道理。”

    大将军和大元帅,谢氏两尊大神一致主张。谢氏决定退一步。

    京臣们纷纷惊喜,果然还是他们分的恰当。

    赵公明却站出来反驳:“启禀元帅,竟以晋室收复九晋之地,就该交由嫡室长公主处理。”

    此话一出,京臣惊愕以对,谢氏怒目以对。

    此人刚为代吏尚书,怎就不知好歹?

    谢兰芝却睁只眼闭只眼道:“赵大人此据,你需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赵公明欠了欠身道:“启禀元帅,自古武□□文治国,臣是基于现实而分,谢氏上下武风充沛,保家卫国令人信服。”

    谢氏纷纷挺起腰杆。

    “然文治方面却一塌糊涂。”说着赵公明大胆地将搜集的谢氏文官定案处政的事件都拟了一份陈情书。

    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