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才不会喜欢他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3章 . Don't look back in a……(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艺术节结束后, 九班的同学们回归了原来的平静日子,单调而乏味的学习生活,偶尔还能听见有人在惯性地哼唱曲子。

    临暑假前, 于主任通知提前一个月开学,并进行摸底考试。

    这条惊天噩耗,同学们从于主任郑重其事的神情中看出,她没说笑, 也不是心血来潮, 提前开学是真的。又从上届学长学姐的口中得知, 开学的摸底考试也是真的。

    一时间,哀怨无数。

    高一高二的他们,日子过得太舒心,总觉得高三离自己很远, 高考更是遥不可及,可他们的青春, 终究晃晃悠悠地来到了第三年。

    暑假, 由于主任带队,陶江和顾林怀, 还有其他几个同学一道去参加T大的夏令营, 羡煞了年级里的一群人。

    而简宁的这个假期也过得惴惴不安。之前她在假期是睡到日上三竿, 还能心安理得地浪费一整天,并且没有任何荒废学业的负罪感。

    但,或许是于主任的苦口婆心起了作用, 或许是她终于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这个暑假,她发誓要重新做人,和温照约好每天去图书馆学习。

    旭日初升时在门口排队, 学到傍晚太阳落山离馆,回家后,继续挑灯夜读。

    七月的盛夏很热,一直没下过雨,热得人心浮气躁。

    简宁从来没有这么努力过,有时候很累,她趴在桌子上休息,脸朝着窗外的烈日,想到陶江也在和她一起努力。

    虽然他们不在同一片天空下,虽然聚少离多,但他们说好了,要一起去北京。

    虽然陶江有了自己的梦想,她还没有,但这不妨碍她把北京当做自己的目标。

    这么想着,简宁浑身注满力气,从桌子上爬起来,揉揉眼,继续做题。

    八月初,高三开学,班里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风声鹤唳。

    最明显的变化是,开学没人再补作业了。所有作业整整齐齐地码在讲台上,这是三年来,作业本收得最快最全的一次。

    下课也都规规矩矩地待在座位上看书,楼道里逗留的人几乎没有。

    连方岛也主动交了作业,声称自己一整个假期都在用功学习,还说高三了,他要开始发力,好好学习,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看起来,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进行,一切充满希望。

    前提是,如果没有摸底考试的话。

    如果说,刚升高三的他们是一锅刚烧开的滚烫热水,那么,摸底考试就是一勺冰块,将他们的剃头挑子一头热浇了个干干净净。

    简宁考砸了,史无前例的砸。

    摸底考试结束的那三节课,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度过的,只记得夏天的晚自习,头顶呼呼啦啦的电风扇不知疲倦地转着,粘手臂的卷子把没干透的字迹印在了胳膊上,擦都擦不掉。

    如果电风扇突然掉下来就好了,如果突然地震就好了,如果世界能毁灭就好了。

    再也不用面临惨淡的分数,差之千里的排名。

    行知中学的上课进度很快,高二就已经把高中的所有知识学完了,留下高三一整年的时间进行总复习。

    模考的时间和试卷,全部和高考一致,尤其是理综。此前,理综三门一直分开考,时间也放宽,猛地将三门合在一起,时间定在两个半小时内,他们根本写不完。

    除此之外,行知中学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那些前两年看起来普普通通,排名也中等的人,在高三会猝不及防地冲到前几名,俗称黑马。

    像简宁这种半瓶水晃荡,平常考试全凭陶江接济的同学,毫无疑义地被挤下去,成了中流档位。

    想想也能明白。当初,这群人都是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考进来的,怎么可能不学无识。

    行知中学最不缺聪明的人,只要他们稍加努力,成绩立竿见影。

    简宁一直觉得自己聪明,但聪明和聪明也有差别,她发觉自己不是那普遍意义上的聪明人,光靠聪明就可以绝地反击。

    之前因为有陶江帮她,所以能混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假期陶江去参加夏令营,她一旦没了援手,就原形毕露。

    简宁变得非常焦虑,每天梦里都在考试做题。

    这节骨眼上,摸底考试结束后,杨老师按惯例,把九班同学依次喊进办公室谈心。

    轮到简宁的时候,杨老师扶着眼镜,看了会儿她的成绩,又看了看她,又低下头看成绩单。

    良久,他叹了口气,终于说道:“简宁啊,你这个成绩怎么回事啊,一下子退步这么多?”

    之前他看她是个好苗子,在学习上多提点了几句,还鼓励她去参加竞赛,但她怎么刚上高三就掉排名。

    简宁不知道怎么回答,沉默。

    “诶,这样下去不行啊.”杨老师摸着下巴,眨巴着小眼睛,话锋一转,“我听说,你退出物竞班了?”

    简宁点点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杨老师放下成绩单,看着站在办公桌前的一脸郁闷的女生,说道:“你也知道,这学期马上要开始初赛了,我的想法是,你之前在物竞班的两年不能白学。”

    “只要你进复赛,哪怕最次拿个省三等奖,获得自招资格,也能享受高校的降分政策。”

    虽然杨老师治学严苛,不留情面,但他始终是个负责的务实主义者,不会放过挽救的机会,也不会放弃每个同学。

    简宁明白他的意思,斟酌半晌,说:“老师,我回去考虑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