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5)(第1/11页)
这盘炕的技巧,一时间盘炕风盛行虚朝,除了御寒之外竟也成了一股风潮,就好像谁家要是没这么个东西,就会被圈子里的人笑话村气一样。
直到过了年大地回春,这股风潮才渐渐熄灭,人们的心思又都转到了另外的地方,尤其是二王和朝廷领地上,正在进行风风火火的种桑养蚕的活动。
除非有人能发战争财,不然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和平的,二王和朝廷管辖范围内也有谋士和世家大族,他们跟陈留与宛平那边都有贸易往来,自然不愿意路途坎坷危险,非得花大价钱雇人才能通行。
现在陈留那边出现了一种新式纺织机,二王和辖区内部分世家大族都拿到了图纸,纷纷造出机器兴建纺织厂,招揽工人没日没夜进行生产。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自己面临竞争对手太多,原材料不够,不得不停产的局面。
辛苦建起来的作坊谁也不愿意就此解散,然而原材料也只有那么多,陈留那边倒是多,但人家不肯让出来,大家又不归属同一个朝廷,他们哪怕权势再高也鞭长莫及。
所以他们只能内部消化,权势高的压权势低的,钱多的吞并钱少的,一方面稳定局势,一方面发布诏令鼓励种植桑麻等作物,承诺高价收购。
原本民众对此将信将疑,但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邻居将存货真的卖出高价后,纷纷仿效,幻想着自己来年也能赚上一笔,改善改善生活,也为长大了的儿女存下一笔嫁娶的费用。
第48章 ??礹?#%察??? 很少有人还能坚持本心,尤其是当身边人都因改变而富裕,只有自己固守观念而贫苦时。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有的人辛苦种一年地,缴了赋税之后也没剩几个钱。有的人将家中的地租出去,进了各种作坊工厂, 虽劳累却几个月就能赚出往日一年的嚼用。
还有的人趁着新的粮食还没播种, 将自家的田地该做他用,专门种植桑麻等物,还有上面专门下发的棉花种子, 说是日后会以高价收购。
第一年, 还有人担忧不种庄稼可怎么能行, 可等见到人家赚到钱之后,不但买了够吃的粮食,还给家里添置不少东西后,就也跟着动心了。
或许还有老派的人坚持不肯,但大多数人都紧跟风向,也都种植起那些能卖大钱的作物。
第二年依旧赚了个盆满钵满,让那些坚持种庄稼的人眼红不已,哪怕是再老派的人也有些受不住家里的人埋怨和唠叨, 在秋收后默默划出一大块土地改种它物。
好在如今有了从谢姑娘那边买来的良种,亩产比往年翻了几倍, 少种一些就少种一些,不会让家里人饿了肚子。
第三年这些人也赚到了钱, 但总体要比前两年少, 盖因种植的人多了, 材料也就越发的不值钱。
“我们工厂本就用不到这许多东西,自然要挑又便宜又实惠的买,这些乱糟糟的拿上来,还要白搭人工去收拾,价格也不合适,总不能让主家赔钱。”
管事的不再像去年那样拿钱去砸,反而摆起了他们熟悉的架子,在一堆货物中间走来走去,挑挑拣拣,就等着看谁稳不住先降价。
谁不想把成本压到最低呢?况且这两年也的确让他们赚了不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织出的布匹在陈地和楚地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市场,虽不如小户人家自己织出的结实,但它便宜啊,同样的价格以前的布只能买一匹,现在却可以买上一匹半还有余,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陈留那边的市场他们挤不进去,但还有朝廷的领地,几个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开通了新的商道,沿着西边一直走,卖到众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去了。
他们那边不盛产布匹,却需要穿衣打扮,粗布给下人,绸缎给皇族,换回他们当地的特产再赚一波,金银玉器堆满了世家大族的钱库。
当然,楚王和陈王也赚了不少,他们和辖区内的世家大族达成了微妙的平衡,对方借助他们的权势和名号,他们收下对方送来的金银财宝各种贿赂。
两方合作愉快,谁还在乎辖区内的那些韭菜们呢。
“可去年已经降价了,今年又要每斤少5文,我们还得拿钱买粮食,这样根本赚不到什么。”
“是啊是啊,不是说好你们会高价收么?”
“我听我陈留那边的亲戚说,他们那边收购的价格一直很平均,之前是比咱们这里少点,但这两年可是高了。”
“对,人家那边商行都是定好的,既不许哄抬,也不许压价,纵然是价格有起伏也不像咱们这边一样。”
“苏管事,你这太欺负人了,怎么能压到这么低!你这样下去,明年大伙可就不种了!”
“对对对,不种了,看你们上谁家收去!”
苏管事面对群情激奋,眼皮都不带撩一下的,嗤笑一声慢条斯理开口,声音带着一股高高在上的蔑视。
“大人吩咐过,就是5文一斤,爱卖不卖,不卖自然有人卖。至于说往后……哼哼,真当大人们手里没自己的田吗?现在是大人们好心,带你们这些泥腿子们赚点钱,谁能想到你们贪心没够,真是不知羞耻!”
这话立刻引了众怒,有那年轻火气旺盛的,就想上前跟他理论,可还没等身边人拉他一把,就见苏管事带来的人都亮了家伙,虎视眈眈盯着他们。
“我看看谁敢动!”苏管事得意地抬起下巴,狗仗人势的样子叫人恨得牙痒痒,却又拿他没办法,“我就直白的告诉你们,大人这次给了两个收货方案,要么5文每斤全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