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的洋人被抓紧牢房的事情,当天并没有惊动康熙。午门的动静不算很大,政事又十分繁忙,胤礽得到消息也是慢了好几个几个时辰。
不过次日,康熙还是从顺天府尹上报的折子上知道了此事,他倒是没太震惊,因为从牢房里捞洋人这事,早年间他也是干过的。可惜的是当初被他解救那个,现在已经去世了。
吩咐了梁九功去传话讲人放出来之后,康熙就没再多说此事。安抚是要安抚的,只是却不必大张旗鼓的去,大清的气度不能失在一个洋人身上。
他预备着三五日之后便赐宴,让这不列颠的使者与朝中诸臣都见上一间,到时候再询问缘由,若是却是是侍卫们的过失,到时候当着不列颠人的面小惩大诫,再略作对那洋人略作补偿便是。
有了谕旨,麦尔斯在顺天府的牢房里待了两日便被放了出来。得到消息的徐日升和白晋急忙请旨去接人出来。两人也很无奈,好好的怎么就进了牢房呢?
白晋和徐日升在这东方国家待的时间都不短,很清楚大清的君王一向是以礼待人。正是因为清楚,所以二人才不免怀疑,到底不列颠来的家伙做了什么过分之事,才导致自己深陷牢狱。即使心里怀疑,此时也不好多问什么。
出了牢房的麦尔斯一脸的萎靡不振。他眼角耷拉,脸色灰白。虽然在牢房里待的时间短,倒不至于蓬头垢面,但是精神上,他确实大受打击。前不久才刚刚被吓唬的晕过去,紧接着又在昏暗的之中待了两日,换了谁,这时候也不会再精神奕奕。
不过这两日的牢房体验,倒让胆小的麦尔斯心里激出一股怒气。他打定主意,在见到这个国家的君主时,一定要好好嘲讽一番。这就是他们的待客之道吗?对待客人的方式就是把人直接放到牢狱中吗?竟还敢自称礼仪之邦?实在可笑!
麦尔斯心里憋着气,白晋度其脸色,与徐日升交换了眼色之后安慰道:“皇帝陛下派我们来迎接您,请您回去好好休息,五日后陛下会赐下宴席迎接您的大人。”
麦尔斯接连哼了好几声,因为疲累,倒没什么心情现在就放狠话。上了马车后,很快又瘫倒在车上。
徐日升觑了一眼他几近昏迷的脸色,小声对白晋道:“皇帝陛下看起来不是很重视这位大人呢?”
白晋凑近他道:“自从走了南怀仁,皇帝陛下现在对咱们更加防范了。这位大人的事儿,他们还是不要过多插手为好。”
徐日升点点头,这不列颠人如果能闹出事儿来最好,闹不出来,他们也不会再帮忙做什么了。比起说服皇帝信任他们的主,还是自己的脑袋更重要。
两人打定主意,以后不会再向麦尔斯传递更多关于大清底细的消息。
五日后,康熙赐宴。
宴会照旧在太和殿大殿前,照着以往皇子满月的规模办。看在不列颠人打着要与大清贸易的份上,康熙真的已经格外给面子了。殊不知那准噶尔与俄国来时,连顿郑重其事的菜色都没见过呢。
为着这一日大宴,不只是胤礽,连各位阿哥们都有准备。胤礽准备什么自然不用多说,而阿哥们,则是都想着一定要找机会与这洋人多聊几句。换句话说,麦尔斯在他们眼里的作用,大概就跟英语角差不多吧。
清廷的规矩,但凡开宴,必得黄昏时分才显得郑重。所以这宴会戍时初,才刚刚开始。开宴之前,康熙特地交代徐日升转告麦尔斯,以往番邦来见,三跪九拜的大礼是不能免的。但不列颠与大清风俗不同,为显大清重视贸易之事,使者可免了跪拜之礼。在他看来,这已经算是一种安抚了。
只可惜,他的好意,气闷了好几日的麦尔斯没有能领悟到。
所以从麦尔斯迈上太和殿的地砖开始,到他走到康熙跟前为止,他的脸色除了阴沉就没换过其他颜色。
康熙的视力一直极好。看到麦尔斯那张几乎被怨愤完全包裹住的脸之后,他嘴角噙着的笑倒是没散,只是眼神眯了一下。熟悉他脾气的大臣都知道,皇上这是心情不好了,咱们都该仔细着点说话了。
胤礽的面色与他汗阿玛挺一致,只不过他的眼神里多了一点寒光。几个阿哥的脸色都不好,就连对洋人最好奇的九阿哥,心里也早就怒火大盛。
群臣眼见着这个洋人一路走一路胆大包天的直视君王,丝毫不顾尊卑有别,当即便有耿直之臣站出来怒斥道:“放肆,小小藩国,见了皇上怎么能如此不知礼数!”
更有忠厚的官员一脸怒气的声讨道:“到底是小国来的使者,规矩一团混乱!”
康熙既没有命群臣禁声,也没有呵斥洋人不懂礼数,他倒要看看这洋人究竟想干什么。
麦尔斯听不懂汉语,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正被如何嘲讽。他以不列颠的礼仪行李之后,便愈加大胆的直视康熙,用英文冷嘲热讽道:“听说东方国家一直对外声称自己是礼仪之邦,这几天我可是开眼了。试问有哪个懂礼仪的君王,会直接把自己的客人关在牢房里呢?”
康熙皱眉,这洋人叽里呱啦说了一堆,他一个字都没听懂。这到底说的什么啊?
白晋和徐日升因为要担任翻译之职,所以离康熙很近。这样大胆的言语,两人自然也听的一清二楚。但是现在,他们二人却闭口不言,丝毫不敢翻译这大不敬之语。
等了半天,两人都缩着脑袋不说话,康熙只能直接问道:“徐日升,你告诉朕,他刚才在说什么?”
“回陛下,他刚才…”徐日升冷汗快下来了,小心翼翼的看了眼康熙的脸色之后,心里已经开始想着该如何把这两句话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