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胤礽忙着回去开始学习的时候,有一位阿哥同样正在学习。但这位就没胤礽那么急迫了。

    不仅不急,还要不时偷个懒。

    偷懒的这位是胤礽前世最大的死对头,大阿哥胤褆。

    胤褆比胤礽大了两岁,之前被养在宫外大学士明珠府里。去年回宫之后才开始读书。他的老师是明珠的儿子揆叙。

    他比胤礽大,自然长得也高些。

    揆叙讲到《论语》里《为政》篇时,胤褆正把胳膊杵在桌子上托着脑袋走神。

    爷已经开始读书了,可二弟身体病歪歪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更不好啊?

    越想越觉得很有可能,大阿哥噗嗤一下笑出声。

    去年胤礽出痘之事,他回宫后就听说了。虽然知道他汗阿玛亲自照料后,气的摔了不少东西。

    皇子读书的屋子是单独辟出来的,屋子很大,摆了七八张书桌。康熙也是预备着以后儿子多了,好让他们一块读书来着。

    现在长成到念书年纪的,只有大阿哥一个,屋子里除了老师就是他。因此他这声笑在略显空旷的屋子里,动静格外大。

    前边讲课的揆叙听见这声笑,面上不显,心里叹直气。

    他自然知道这位爷为什么走神。只是,在他看来,大阿哥实在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再这么下去,非得叫皇上看出来跟太子不对付不可。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皇上现在虽然有四个儿子,但对太子的重视远胜其他人。皇上若看出大阿哥与太子不和,大阿哥肯定讨不了好。

    揆叙觉得,他作为胤褆的老师,有必要提醒一下:“大阿哥,读书时分心可不是好事儿。”

    因有这几年的养育之情,胤褆对明珠一家子,要比对其他人亲厚些。

    所以揆叙的话,胤褆倒也能听进去。

    但他还要为自己辩解,“师傅别怪我走神,实在是我已经好久不见弟弟。去年他生病我就没去探望,现在想想真是于心不安。”

    “阿哥请宽心。太子殿下已独居与毓庆宫,您若想见他,下课之后自可去探望,不必急在一时。”

    揆叙低头用手压了压书角,面色平静,装着不知道这位小主子究竟想干什么,“阿哥的功课要紧,到时候万岁爷还要考的。”

    这招儿果然好使,胤褆也只能乖乖收起心思。他想抢在胤礽之前在汗阿玛跟前出风头,自然明白自己得在读书之事上下苦工才行。

    但想起自己还要窝在阿哥所,胤礽却一人住在那么大的毓庆宫,大阿哥就气的咬牙。

    上课时不能走神,下了课他就想往毓庆宫跑。

    无奈又被他生母惠嫔阻拦。

    比起揆叙,惠嫔自然要直接的多:“眼下太子是皇上心尖上最宠爱的人,我们躲着还来不及,你非去招惹他做什么?”

    胤褆瞪大了双眼,连一贯端着的气度仪态也顾不上了,从椅子上蹦了下来,“额娘,他是汗阿玛的儿子,我也是。您怎么光长他人志气呢,凭什么我非得躲着他!”

    惠嫔看了儿子一眼,端起了茶盏慢悠悠的品了一口才说:“ 去年太子出痘,皇上衣不解带的照顾,换作其他人,哪里有这样的待遇。”

    她还特意加重了“衣不解带”几个字。

    不提这个还好,提起生病,胤褆心里更来气。

    他被养在明珠府里时也出过痘,但汗阿玛别说亲自照料了,连看他一面都不曾。只是叫太监去赏了些药物,接他回宫后也没有多加询问。

    怒火攻心的胤褆压根没听懂惠嫔的暗示,放下吃到一半的点心,撒腿就往外跑。

    他一心要去看看胤礽,早点示威。

    惠嫔阻拦不及,只能叫跟着胤褆的哈哈珠子快追上去。又叫自己的大宫女备着些玩物之类的,跟着一起过去。

    看着儿子猛冲不回头的背影,惠嫔脸上带出了愁绪。她也看出来,儿子已经开始一心跟太子较劲。

    叫惠嫔说,自己的儿子虽是长子,但太子那是正宫嫡子,跟他较劲能得什么好呢?不知道这明珠到底都灌了儿子什么迷魂汤,激的儿子一心想跟太子争。

    胤褆到之前,胤礽正在书房里忙碌。

    从他想好了,答应要跟系统学习开始,到用过午膳之后,他已经跟案卷上这道题目大战一个时辰了。

    紫檀木书桌上,上好的宣纸铺满了桌子,连砚台笔架和镇纸都盖上了。

    胤礽的小肉手握住一根狼毫笔,正在奋笔疾书。越写越觉得难,急的汗珠子一行行向下淌。

    系统在胤礽脑海里老神在在的说着风凉话:“太子殿下别着急,您一定可以算出来的。”

    “孤看你不是想教孤学习,是故意来难为孤的吧!”

    始终算不出答案,胤礽气的都快憋住青筋了,嘴里咬牙切齿道。

    他刚才还说要系统捡最难的来呢,不过几个时辰,就被打脸了。

    “冤枉啊殿下。我真的是想帮殿下,才会出这道题的。”

    系统又化成人形,在胤礽的识海里现身。

    它装的一脸无辜,然后又在胤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笑个不停。

    这道难住了胤礽的题目,其实就是后世小学课本里出现的,那道有名的“鸡兔同笼”的问题。

    其实数学胤礽正好知道一些。

    前世他的学前班课程里就包含了“君子六艺”。六艺之中的“数”代表的就是数学。

    系统刚告诉胤礽要学数学,他便觉得难度应该不大。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