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54章 开除(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别说林广源生气, 长缨也止不住的怒火。

    她这两年拨给文化旅游项目的钱可一点都不少,结果为了贪便宜签这合同。

    干脆把金城的文化旅游项目全卖了得了。

    “高估他们了,我看一个个的全都是猪。行了你们也不用解释了, 回头让组织部去查,查出来什么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林广源怕什么, 他什么都不怕。

    自己马上就要到退休的年龄,临退休前把自己曾经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就算是回头上级调查把他给撸了他也无所谓。

    自己光脚不怕穿鞋的。

    可就算把这些人全都处理了又怎么样, 签订的合同还能不作数?

    想到这么一个坑,林广源一筹莫展,他看着比自己年轻了二十多岁的搭档,“你说现在怎么办?”

    文化旅游项目涉猎诸多。

    林广源也不可能事无巨细的一件件一桩桩去督促, 有些事情就放手让下面的人去做。

    毕竟年轻干部也需要培养嘛。

    然而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审核文件时,林广源发现不对劲。

    引进其他公司合资, 一向都是政府方面占大头,即便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有控股, 那也不可能让合资公司占据绝对股权。

    技术入股也不是这么入的,何况这就是搞旅游开发,又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呢?

    但就是这么一份合同出了事。

    负责人, 两个助手却又给不出解释。

    这种事情没猫腻才怪呢。

    但人能查, 合同怎么办?

    不作数嘛。

    “再去谈嘛。”

    长缨已然平静了下来,“先让欧阳去调查一下, 看到底是拿了人东西还是喝多了酒胡乱签的。”

    “对对对,先调查清楚, 如果是行贿的话, 那就可以用这个理由直接否了这份合同,可要是喝多了酒……”

    “你觉得光靠喝酒能把这事情给办成吗?”

    长缨的话让林广源愣在那里, 醒过神来恨不得把桌子踹翻在地。

    归根结底还是拿了人钱。

    “我去跟欧阳说。”

    这事是他失察,总要找回来才是。

    只是人还没出去,林广源又意识到一件事,“你过来是……”

    “也没什么,你先忙吧。”

    长缨原本是找林广源商量新建钢铁厂的事情,只不过现在他自己就有麻烦事,这事先不着急,等刘扬实地调查的报告递上来再说。

    刘扬那边动作倒是迅速,下午的时候过去,第二天中午头才回来。

    他带着人在那边做全方位的观察,尤其是夜间环境。

    调查报告做的十分详尽,这让长缨很满意,“辛苦了,先让几个同志下午回去休息,明天上午开会,他们也过来做一下汇报。”

    刘扬倒是觉得没什么,工作嘛可不就是需要你的时候你随叫随到?

    “郭厂长昨天倒是陪了我们大半天。”

    长缨觉得她这个办公室主任有话说,“怎么,跟你透露了什么消息?”

    刘扬很自觉的拉了椅子坐在办公桌对面,“就是想着能入股钢铁厂什么的,又说中央似乎有苗头让国企自立,往后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刘扬倒是没听说这回事,他有些好奇,“他这话说的吞吞吐吐的,就说自己上次去首都开会时听说了这么一句,但是再问他他又不说了。”

    这要是换了杨秘书,肯定会说这人就是欠揍。

    刘扬这人含蓄的多,不会这么直白的说,“我觉得他倒是没必要胡说八道,感觉说的有点真。”

    但这个自立到底什么解释,他又说不好。

    “他说的应该是政府拨款的事情。”

    刘扬愣了下,“拨款?咱们没欠企业钱呀。”

    这些央企都有政府拨款,但这笔钱是专项专用,实际上和地方政府关系不大,毕竟是央属企业嘛。

    而市属企业的拨款,每年都会有,刘扬是办公室主任,对市里的所有政策都了如指掌,十分清楚市财政这边绝对没有拖欠企业拨款的事情。

    款项的事情都是财政局的老宋亲自处理,他这人虽然抠门,每次跟他要钱都跟要抽他血似的,但不会做这种事情。

    “咱们是没欠,但是中央那边拨款越来越慢了。”

    很长时间以来,国营工厂和政府部门有一个十分良性的循环,政府拨款用于企业的扩建、技术升级,而企业扩建、升级所带来的额外利润再留存极少一部分后会上交国库。

    计划经济时代,这有效地保证了国营企业的经营活力。

    比如头几年冶炼厂的扩建就是中央拨款占大头,冶炼厂再从历年留存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凑足这笔扩建费用。

    新厂建设投入使用后,因为产品不愁销路,所以很快冶炼厂的生产经营再度进入良性循环模式。

    国家托底的国营工厂是整个国家机器的加工厂,每个工人是这个偌大加工厂的一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冶炼厂郭厂长说的事情长缨倒是清楚怎么一回事。

    而刘扬在听她说了那么一句拨款越来越慢后也意识到什么,“您的意思是说,往后国家可能不会再拨款?”

    这件事其实也不难理解。

    七十年代末国家开始大规模投资建设,上马了数以千计的项目,但这些工程项目陆续叫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