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34章 入股(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容纳就业的无非是新工厂建设和工厂扩产两条路子。

    前者和中央省市规划有关, 他们这些人管不着。

    那和他们有关联的就只剩下工厂扩产这一条。

    扩产意味着资金的投入,要么是增设新厂房要么是增加生产线,实际上归根结底还是新厂房的建设, 因为生产线的增加势必牵连到新厂房的建设。

    这都是要花钱啊。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前一条,新工厂的建设。

    金城市今年就业人口的增加就得益于此。

    然而形势比人强啊!

    来开会的谁不知道, 这两年形势有点古怪,去年暂停了不知道多少项目,今年又是暂缓了20个大型国家级项目, 虽说只是暂缓,但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启呢?

    如果真就这么烂尾了,那可是雪白的银子丢到里面连个声响都听不到。

    要知道大型国家级项目斥资巨大,拿上海的那个钢铁厂来说, 一个大型项目就预算过百亿。

    这要是把钱放到金城来,那能建设成多少大工厂啊, 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

    只不过金城没有上海那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这就跟人投胎似的, 有的人托生在王侯将相家,有的人跟老祖宗一样世世代代当泥腿子。

    羡慕也没用啊。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的大型项目都像上海钢铁厂那么好运, 今年不就叫停了好多吗?

    问题在于这类项目一旦叫停, 哪怕只是暂缓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国家不见得会再工程项目上做大投资。

    拿不到国家支援,省城想要发展就只能自掏腰包。

    虽说这两年市里头的一些工厂企业盈利挺不错的, 但这又能支撑起多少新厂房的建设呢?

    他们这些人都是搞企业的,怎么说也不是外行。

    正因为熟悉, 所以才知道, 就业人数翻倍是多么困难一问题。

    孙会长这嘴一开一合,就把压力全都丢到他们身上, 这合适吗?合适吗?合适吗?

    发出灵魂三问心声的一群人敢怒不敢言,看着台上的市委领导,没人想做这个出头鸟,万一被打死了怎么办?

    厚葬有什么用,屁用都没有。

    等着终于有不怕死的站起来想要发出不同的声音时,台上长缨已然准备离席。

    “长缨书记,我们做不到啊。”

    那开口的厂长很是委屈,“咱们的生产能力有限,生产线比生产队的驴都忙,实在没办法增加工人呀。”

    这话得到其他人的附和,“是啊,傅书记,您为群众着想咱们知道,可是您也得为咱们工厂考虑下,我们总不能硬来去搞新厂子吧?”

    “是啊,您不也说了,想法子提升质量,倒也不着急扩大生产规模。”

    “今年工人涨工资,咱们工厂支出一多利润空间本来就没多少,再招新工人,这日子真就没法过了。”

    “长缨书记您不能一开口,就要了我们的命啊。”

    “是啊……”

    孙会长看着诉苦的众人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你说这些人哪个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工厂的厂长啊,决定着那么多工人活路的人。

    如今呢,恨不得拿出号丧的劲头来哭诉委屈。

    可真是哭笑不得啊。

    这他娘的到底算什么一回事呢。

    有心讨好市里以至于给省城工商业众同行惹来麻烦的孙会长脸皮厚得很,一点不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

    跟着其他众人一起诉苦。

    总之,就是要让领导知道,不是他们不肯答应,实在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原本过来凑数的冶炼厂郭厂长没想到又摊上事了,他总觉得自己跟傅长缨这个领导有点八字不合,从她来到金城后,他就总会遇到麻烦。

    吃的亏多了,郭厂长也学聪明了,遇到这类事不吭声,不能不把领导不当干部,人家想做啥事不会跟你打商量的,原本就计划好了,你越是这般嚎哭越招人嫌。

    这位领导可从来不喜欢“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一套,她喜欢人顺着她说话。

    这个顺也不能太谄媚,说好听点那就是革命志向志同道合。

    郭厂长一转头,余光看到正在那里拿着小本本算账的化肥厂厂长孙旺临。

    瞧,这位傅书记的得力干将这不已经在做统计了吗?

    人家有内应,早就做好了局等你们往里跳呢,还在这哭什么哭。

    正想着,郭厂长听到长缨讲话,“大家都有难处我也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我家不也一样?我下乡至今已经十二年半了,回到家乡的次数一共就那么三次,第一次是去上海办事没顾得进家门,第二次是从平川调任到咱们金城前,好不容易放了几天假回家休息了几天。前些天是第三次,我父亲去世了。”

    正诉苦的众厂长这下子全都傻了眼,哭也不是继续诉苦也不是。

    到底是死了爹呀。

    生前也没见得多孝顺的长缨,如今倒是一副孝顺女儿模样,“我爸这人出生在革命年代,从小就跟着家里老头老太太颠沛流离,兄弟姐妹都先后夭折去世,唯独他命硬活了下来。他今年才五十出头,距离退休都还有段时间呢,谁知道就那么去了呢。”

    “傅主任节哀。”

    接二连三的节哀让长缨擦了下眼角,“我原本还想着,等他退休来金城住一段时间,让他看看金城的风土人情。可有些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