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0章 前程(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陈秘书一句话让长缨有点没反应过来。

    常委班子成员并不固定, 市里各个部门的一把手可能入常,自然也有入不了的。

    在平川那边没军区分区,所以班子里没什么军区政委。

    金城市这边稍微特殊点, 距离没多远就是军区驻地,军区这边理所当然占据了一个常委名额, 甚至这个常委说话还挺有分量。

    长缨来金城的时间不巧,吴政委忙着军区那边的事情一时半会儿没能碰上面。

    不过陈秘书一贯是个脑子活络的,平日里也没少帮着首长开会。

    联想到长缨提出的种甘蔗的提议, 陈秘书不假思索,“军区可以帮忙解决一大部分钱的问题。”

    长缨顿时反应过来,“这不合适。”

    财政上的开销向来有一说一,哪能这般挪用。

    何况军区本身也不能创造多少经济价值, 这些钱大部分来自国家,一点都不合适。

    “傅主任你误会了, 我们不能打部队预算的主意,不过我们这边军区好几万人呢, 可以找大家筹钱嘛。”

    这边军区驻地差不多四万人,一人十块那就是四十万呢。

    起码能把甘蔗的种苗钱弄来吧。

    至于要建工厂什么的,可以让部队里的兵来搞嘛。

    “咱们部队的战士都是全能的, 盖房子修河堤都行。”陈秘书觉得这又省下了不少建筑费用。

    “咱们烧砖烧石灰也都是好手, 这么一算的话,市里需要的钱就没那么多了。”

    陈秘书觉得这问题就简单多了。

    长缨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事你能拿主意?别说你了,就连你们吴政委都拿不了主意。”

    是好心不错, 但是这事不能这么办。

    “你找我们吴政委商量, 吴政委肯定会答应。”

    陈秘书的肯定让长缨有些奇怪,“你怎么这么肯定?”

    “那当然, 吴政委今天一大早还给我打电话特意说过这事,说等他回来帮你教训这帮孙子。”

    这说辞让长缨恍惚了一下,“你之前也在部队?”

    “昂,我是首长的勤务兵,后来首长看我算账机灵,就安排我来市里头给吴政委当秘书。傅主任,我还穿过你做的鞋子呢。”

    这话把长缨给整不会了。

    她思考了片刻,认真解释,“你认识我哥?”

    “嘿嘿。”陈秘书笑了起来,“您总算认出我了,我是陈三虎啊,不过后来首长觉得我这名字不好听,给我改了名字。”

    陈彪这个名字,到底是比陈三虎稍微多了点文学涵养。

    只不过长缨多少有些奇怪,“你们换驻地了?”

    她记得之前给傅哥寄东西不是金城这边地址,他们当时的驻地是在新疆。

    “我们这边军区驻地变了一次,来到这边三年了。”陈秘书是个话多的人,“之前我还觉得换了驻地之后,这辈子就没机会接到长缨姐你的信了,没想到你直接来金城了,真好。”

    长缨哭笑不得,“我比你小。”

    陈秘书不以为意,“年龄没关系的。其实我们政委对金城这边的情况也挺头疼的,想要收拾又不知道从哪里搞起。长缨姐你这次过来,他肯定会大力配合,到时候说不定能整顿一下金城这边的风气呢。”

    如果真的能整顿风气自然是再好不过,只不过这件事目前来说还任重道远。

    不过和陈秘书的认亲让长缨多少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她已经得了吴政委这一票,往后在班子里的话语权也能更有力一些。

    “你熟悉金城的情况,要不再跟我说说看?”

    陈秘书是个话多的,接过长缨递来的水喝着便说起了金城的情况,“今天跟长缨姐你拍桌子的那个赵副主任其实就是个混球,之前就没少捣乱,不过他一家都是烈士,大家也不好收拾他。省里的那个梁主任是他爹的老部下,每次出了事都是去找梁主任怀念爹妈。”

    他要是有这么个不肖子孙,怕不是都要被气得活过来。

    “不过我觉得吧人都是有忍耐度的,只怕省里的梁主任也不想再忍着他了,说不定这次就能借机把这个赵副主任给拿下去呢。”

    想要那人,还得有足够的理由。

    不然哪能无缘无故就把人给撸下去?

    省里的梁主任早些时候帮了那么多忙,和赵副主任只怕是没办法楚河汉界划分清楚,真要是这样,到时候怕不是还要保上一保。

    陈秘书的想法,不免有几分一厢情愿了。

    就像是他觉得可以从军区筹钱一样,想法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可不是那回事。

    “这件事等吴政委回来再说也不迟。”

    陈秘书不是长缨肚子里的蛔虫,心思没那么多弯弯绕,听到她这么说拍胸脯保证,“没事,就算政委不同意,我们团长也会答应的。”

    长缨心里头想着事,没怎么留意。

    她原本没打算跟平川市那边借钱,只不过非要二选一的话,那长缨还有另外的选择。

    电话打到了广州,梁明玉年前听说了长缨调任的消息,没想到这么快就联系上了。

    “你要是需要钱跟我们说一声就行了,干嘛非要找那个姓林的借。”

    洪山外贸这些年积攒了不少家底,再加上和美国建交后对外开放,现在外贸的声音不要太好做,每天来来往往都是钱。

    别说是借了,给长缨钱都不是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