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素光听后只留了一句话“我的事不用你操心”,说完直接就走了。
文靖安既不去劝也不去解释,这件事后面一定要面对的,压力不只来自西海人和庙堂,还有他们自己内部,就拿周洵来说,他之前外放剑州多年,去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进入詹事府,妻儿也都接回了京城,他是典型的“熬到头了”,现在要他离京调任江州,是不是太强人所难了?
文靖安总不能用“为大盛奋不顾身”要求所有人不顾一切做出牺牲吧?这是无异于道德绑架了,而且这一次去江州和西海人打交道,做得好,不知猴年马月是个头;做得不好,就像文靖安之前说的,庙堂和西海两边都得罪,吃力不讨好。最严重的,处理不慎将大盛和西海的关系闹僵,到时候他们就是罪魁祸首。
这就是文靖安没跟周洵和严素光商量直接和下面的人说这件事的原因,站在他的角度,他得为周洵和严素光着想,人家舍身陪他到这一步已经付出很多了,周洵在西海大盛来回奔波,严素光尽全力帮他协调旧党官员,现在没必要继续跟他到江州以身犯险了。
就算是林宁宴和陈崇章,回京之后他也会先说清楚这里边的利弊,无论做出什么选择,他都尊重,他甚至更希望他们留在京城,然而总有人需要付出,所以他选择第一个到江州去。
他把这件事说出来之后,船上的气氛显然一下子就变了,这是他预料之内的结果,早说早好,到真正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有份预备。
途中周洵和严素光也没有找他说过这件事,见面时话都少了很多,看来他们两人达成了某种默契,倒是文妙安经常过来跟他汇报各种消息,小丫头就是一句话:“小哥哥你放心,反正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最后只剩咱俩个,也要把这件事干下去!”
文靖安笑而不语,很快,船入江州出海口。
为了节约时间,路过江宁府时他们不再停留,直接从江水溯流而上,走江州、淮州再到中州这段水路,四天之后,轮船驶入淮河河道,再半日路过新工业区鸣笛示意,但不在这里的港口停靠,而是继续往上走三十里到京城南边的淮河渡口。
林宁宴和陈崇章早就带人在等他们了,回来之前文靖安已经通过驿马给林宁宴传回谈判的结果,并大概说了在剑州发生的事,林宁宴接到他们,也不多问谈判过程,而是直接问道:“明天去找殿下还是现在就去?”
文靖安:“宜早不宜迟,直接去吧。”
林宁宴了然,亲自过去跟周洵说了,周洵便将签好的公约、条约带上,他们要把这些东西交给萧慈祐,然后由萧慈祐转呈中书省,等待中书省审核,当然过程中元景帝也会派官员介入以确认这些公约、条约与大盛的利益无害。
这个审核的过程要花不少时间,西海人那边也是一样,他们也要等各自的国主做最后确认,故此双方会有一段“空窗期”,文靖安等人这边上交了谈判文件之后,第二天到詹事府向萧慈祐和三咨询述职,主要是详细说明这次谈判的整个过程以及最后如何促成双方合作,这些都是论功行赏的依据,到这里他们这个谈判团基本算是圆满完成了谈判任务。
然后就是他们农事处自己的内部会议,在中书省那边做出正式决议之前,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提前准备好更多的钱以等待西海人的到来,而不管西海人什么时候来,他们手上几个州郡的工业区都要继续保持运转且继续建设,特别是化肥的生产不能停止,春种秋收,粮食增年永远是第一要务。
最后一个就是文靖安提到的那个问题了,也是他们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所在。
西海人进来之后,他们就要带头和西海人交接,就算不是把农事处整个搬到江州去,也要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那边,这就意味着必须有人要离京,而且离京到江州去的队伍还要是核心团队,是一个精英队伍,不能派些低级官员过去糊弄。
文靖安第一个表态要去,且还是保持之前的意见,人各有志,不做强求,去的最好,不去的也理解,他在农事处的会议上说:“这次谈判我在剑州那边结识了一批有能力有才干的官员,他们官职不高,但长年在剑州任职,都有跟西海人打交道的经验,且知道我们要做的是什么事,我打算以我们农事处的名义,把这些人都调到江州来。”
众人皆不反对,林宁宴说道:“从剑州到江州来好办,毕竟江州是东南富庶州郡,鱼米之乡,怎么也比剑州好一些,从剑州调任江州他们是乐意的,但从京城到江州就不一样了,从京官离任地方,如果品级没有提升或者事前得不到升迁的承诺就相当于贬黜,京城这边不好找人过去。”
林宁宴说的就是直接关系到人事调动了,他们现在遇到的难题类似于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刚开始成立农事处的时候相当于一家公司初创,这时候公司规模不大,他们这几个创始人同心协力、事事躬亲,公司各方面的事务他们都是自己经手,而且钱不够用的时候,像严素光还能把自己的积蓄主动奉献出来,大家不计辛苦得失,一心一意为公司发展壮大艰苦奋斗,这时候公司蒸蒸日上,由他们几个创始人出面就能维持运转,可一旦公司初创成功,业务得到扩展,需要到江州开设分部的时候,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业务扩大,事务就便多了,光靠他们几个创始人已经不能把事情办完,这时候就需要增派人手,就需要人事调动,但新招聘进来的员工和他们这些创始人有本质上的不同,这些员工讲究直接的利益得失,光是跟他们说情怀不现实,他们需要得到或者起码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一位八品的官员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