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君篡位成功后她跑路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9章 失踪(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听了周妙宛的猜想, 姜向晴立时就愣住了:“什么?”

    话一出口,周妙宛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她未免太高估自己的魅力。

    七年过去,旧事早已经尘归尘土归土, 她这是在臆想什么?

    难道李文演还会割舍下他汲汲营营了半生的权势, 甘心假死,改头换面来她身边?

    甚至还装了个哑巴。

    太荒谬了,周妙宛摇摇脑袋,把脑子里的水甩了出去, 她给自己找补道:“算了, 当我没说过。”

    姜向晴却认真思考了一会儿,才道:“其实你若这么说的话, 我倒觉得,他们的身形确实有些相似。”

    “或许是我想多了,”周妙宛说:“世上最不缺相像的人, 身形相似也是寻常。”

    姜向晴若有所思, 她从怀中掏出了一只信封。

    她说:“自那一回替你施针后,我便要离京,他知道了我的用意, 亲手书了这一份路引和通关文书赠我,算作酬谢。”

    “御笔亲写的东西就是好用,我这些年跑来跑去,一直都带在身上。”

    “相貌有的是法子可以改变, 但是字如其人, 一个人的笔锋和字迹是很难改变的,你若怀疑, 不妨拿去对比一番。”

    周妙宛没有客套,她接过了文书, 细细端详了一番。

    正巧弦月从书房钻了出来,周妙宛问她:“才写得了几个字,又跑出来了?”

    弦月便道:“到了休憩的时辰啦,娘,我前日借了人家的羊拐忘还了,我还完就回来!”

    说着,捂着小包袱一溜烟儿跑出去了。

    她从来坐不住,周妙宛也习惯了,反正孩子有分寸,一会儿就知道自己回来。

    趁着这个时候,周妙宛走进了书房。

    屋里升了炉子,安静的书房中,长流正在桌案前写字,除却炭火炸开的声音,只余纸笔在静静交错。

    他听见了她的脚步声,悬在空中的笔尖一滞。

    周妙宛见了,忙道:“无意打扰先生,我来,是想看看弦月的字练得如何了。”

    男人微微颔首,拿了摞用过的宣纸交予她。

    周妙宛接过,检查弦月练字的成果也并非托词,她一页页认真翻阅过去。

    起初,小姑娘的字好似还闹着什么别扭,墨迹一团团的舒展不开,不肯认真写,往后看,才渐渐像了点样子。

    先生没白请啊,她感叹。

    当时她那么果断的留下他,也正是看上了他用树枝在雪地里都能写出一笔好字。

    周妙宛诚恳道:“辛苦您了。”

    说着,她重新将宣纸叠放回了桌角。

    低头的瞬间,正好瞧见了他笔下在写些什么。

    ——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说与从前……

    都不必拿那文书出来对比,一瞧便能看出他的字和李文演所书一点也不像。

    周妙宛舒了口气。

    她心下庆幸,还好,是她想多了。

    感知到了她的目光,长流下意识想用袍袖去遮那半阙词。

    周妙宛瞧见他紧绷的背,便笑道:“您且安心。那日引你来的婶子是会错意了,我本也是想着给孩子请个先生。”

    “这里的婚嫁之俗同汉人大相径庭,先生莫要担心,我绝无轻薄之意。”

    长流在纸上缓缓写道:无妨。

    为了掩去方才自己心中有些冒犯的猜疑,周妙宛轻咳一声,试图寒暄:“先生是在思念家眷吗?”

    没等他回答,她的脑中便浮现了一出完整的故事。

    一个读书人,家道中落,远走他乡,原本有媳妇的,现在还没有了。

    背后恐怕也有些难言之隐吧。

    是个可怜人,周妙宛悄悄叹气。

    可惜屋子里炉火生得不太旺,还是有些冷,她叹出的气是白色的,一点也不“悄悄”。

    他看着了,默然写道:算是。

    匆匆写了这两字后,他忽提问:夫人缘何如此关照在下?

    周妙宛莞尔一笑:“羁旅异乡的辛苦,我是领教过的。留先生暂住罢了,也算不得什么关照。”

    恰巧她微微垂眸,没有撞见他深如危海的目光。

    他继续写道:从前很辛苦吗?

    周妙宛觉得他的话问得有些奇怪,不过还是好脾气地答道:“再辛苦现在也不辛苦了。所以眼下,先生乍来此地,或许不习惯,但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听得她好声好气地安慰自己,长流的眼神忽然莫明了起来。

    周妙宛倒是没注意到,她没有多搅扰,很快便走了。

    男人没吭气,只静静转过脸,凝望着她的背影。

    她的身影消失许久后,他才堪堪收回目光。

    好巧不巧,撞上了窗台边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周弦月正垫着脚,把下巴搁在窗沿。

    她问:“你是想做我的后爹吗?”

    ——

    雪分明已经停了,但风却更大了,将地上、屋脊上松散的积雪刮得飞飞扬扬,和还在下雪似的。

    姜向晴正在分拣药材,周妙宛给她打着下手。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根儿不好去,所以调养身体的药,这些年周妙宛一直都在喝。

    拣着拣着,姜向晴忽然道:“哎呀,少了味药。”

    周妙宛吃的药方没什么变化,只是根据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