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靠电动车无敌古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3章 .纺织厂大昭妇女:自己有钱,腰杆子才……(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那有生之年,没准能将工业恢复到二战时期的水平呢。

    不过她的欣慰没持续多久,很快京中便传来天子出逃的消息。

    刚平稳下来的局势再度混乱。

    董谏死了,可其部下中还有几个在朝堂上蹦跶。比如曾经被封冼吩咐去捉拿杨瑛的李厥便因着权利的问题,与曾经的好伙伴郭思火拼了起来。

    两人手里都有兵,在朝堂上吵不过,干脆动起手来,打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小皇帝刘榭一看这不对啊,赶紧带着人跑路,顺便发出天子诏,让大家勤王去。

    这诏书一出,天下顿时又骚乱了起来。

    天子都跑了,这个时候不抢地盘还待何时?

    收到消息的曹肃将武将谋士召集起来,商量了一下午,最终拍板要出兵勤王,将天子迎来。

    在书里,这个时候的曹肃实力并不强,因着封冼的偷袭,他丢了兖州。若不是手下谋士程玉阻止,差点就举业去袁贞那混了。

    但现在因着杨瑛的出现,兖青两州实力无比壮大,还手握神器,故而封冼没敢来找曹肃晦气。

    书里的曹肃也去勤王了,而现在实力如此强大的他没道理不去干这事。这事在杨瑛预料中,故而也在旁说了几句建议。

    其建议也无甚特别的,无非就是借着书中的预知,假装推理一番后,便将天子逃跑路线告诉了曹肃。同时也关注曹肃,要善待天子,面上的事要做足了,顺便的,再弄点难民,抢点地盘啥的……

    曹肃这话听得进去。其实,在书里他起初对天子也不错,只是后来天子疑心他,他这个“小心眼”不干了,干脆就不理天子了。

    当然,曹肃致死为称帝,也算是对得起老刘家了。

    大军要出征,后勤部门自然又要忙碌起来。不过现在的曹肃可不是当初的曹肃了。他有的就是钱,而且今年播种了三万七千亩的玉米,再过几日就能收割了,粮食这块根本没有压力。

    不光玉米丰收,今年粟米也是大丰收。而年初杨瑛试种的三千亩水稻马上也能收割了。看那架势,亩产应该能达到四百斤。而且,稻田里还养了鱼虾,等收获时,还能再增加点肉食。

    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种田,土制杀虫粉与土肥的运用,让整个兖青两州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这个时候将天子迎来,那是最好不过。

    有了天子在手,那许多事就好办了。

    很快,待水稻玉米都收割后,大军便出发了。

    这回跟着曹肃去的谋士只有郭浃,戏志、荀令都留在各地看家。杨瑛也未去,因为她怀孕了。

    这个时候要出征,卫俊心里是放不下的。不过,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活在一片太平里,他与杨瑛商量*后,还是决定跟着曹肃去迎天子。

    杨瑛也没意见。她身体不错,如今怀了两月,只要注意休息就好了。其实,古代女子易流产,跟她们活动范围太小,缺少锻炼有关。而与此相对的,那些劳动妇女反而不易流产。

    安慰了卫俊一番,将人送出城后,杨瑛便立刻让人加强了各地的巡防,以免有人再来偷袭。

    卫俊走了,旁人也不让自己太劳累,闲下来的杨瑛便将卫俊带回来的那个工匠找来,开始完善织布机、纺纱机等。

    杨瑛手里有宋元时期发明的大纺车图纸,她打算以这张图纸为蓝本,通过现代知识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来这种水力大纺车的工作效率就不错,一昼夜就能纺麻一百多斤。若是再完善改进下,也许能再将效率提升一点。

    纺织机方面,虽然这位工匠师父造出的东西让杨瑛感到惊艳,但是实际使用下来,效率却并不高。毕竟,这还要人工穿梭引线的,这还不如现在的脚踏机效率高。

    而无梭织布这技术她手里也没有,所以也不用再考虑。因此,她决定水力纺织机只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来研究,织布照例还是用织布机。

    大昭的背景模仿了大汉,所以科技水平也是一样,已出现了脚踏纺织机。但这脚踏织布机还有许多地方可以改进,比如使用铁木合制的话,便能提高布轴的荷载能力,能制出宽度比较宽的大布来,方便做衣。

    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很多,需慢慢完善。而且,杨瑛有个大胆的想法。这单人踏板织机效率太低,而她知道后世是有双人踏板甚至六人踏板织机的,所以干脆研究下,直接就上双人织机好了。

    如今兖青两州的劳动力根本没有充分被调配起来,许多妇女没有合适的活干,所以用这种织布机,能让许多女同胞有活干,能让其经济独立起来,在家里,腰杆子也要硬一些。

    如此一直忙碌到第二年春,杨瑛的大纺车与纺织厂终于开了起来。

    她在城外寻了一块地,搭起房子,摆了三百台双人踏板织机,挂上了惠民纺织厂的牌子后,便算开张了。

    大纺车造了不少,原料也足够,只等纺织工上岗了。

    杨瑛贴出告示,看到只招女工,包吃,月钱2000—4000的待遇后,许多妇女便来询问。厂里只招女工,这就不怕被人说闲话。家里的孩子家务事有老人帮忙,自己若也能赚这点月钱,那家里的条件就能改善许多。

    而且月钱最少两千钱起啊!现在兖青两州的粟米已降到八十钱一石了,两千钱那真不低了!

    怀着这样的心思,不少|妇女成群结队地来城里,询问进纺织厂的事。杨瑛考虑的也周道,虽说只包吃,但其实是建了宿舍的。也就是说,如果家离着比较远,也可以住厂里,宿舍不收钱,三餐也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