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过去。
寒露未褪, 晨光熹微。薄雾缭绕的九禅山一片清幽,已有几个小僧侣提着水桶扫帚在观里洒扫,动作轻轻, 无言无语。
云桑起了个大早, 见云氏还睡着,便和厉妈妈一起收拾上山的一应物件。
此番赏雪一整日就足够了,清晨启程, 九禅山越往上便越冷, 到午时抵达山顶正合适, 那会子暖和, 三两个时辰下来, 明早就能回去了!
其实她现在就想回去了。
夫在,不远游。
厉妈妈轻声说:“小主子, 您快去喊喊夫人, 该起身了,方才老奴瞧见于夫人她们都在庭院外走动了呢,咱们可不能迟。”
最先说要来赏雪的是礼部于尚书的夫人, 平日里素来与云氏交好,一同来的还有其儿媳陆氏,便是上回忠国公府满月宴席上的陆氏。都是交好的老熟人。
云桑依言, 放下暖手炉, 转身进了内厢房。
“母亲?”她轻轻拍拍云氏的肩膀, 谁料下一瞬云氏就忽的惊醒过来,满头大汗。
云桑拿帕子给她抹去汗液,忧心问:“您是累着梦魇了吗?”
“小桑,”云氏握住女儿的手,语气透着慌张, “娘梦见候府出大事了,一会子是你重病躺在塌上,一会子又是刀光剑影,娘想救你回来,偏偏什么都做不了……”
云桑脸色微变,如今和离之事还是瞒着母亲的。她很快笑着宽慰:“梦都是反着的,您想什么呐?于伯母和于嫂嫂都在等咱们用早膳了。”
云氏哎哟一声,心道也是,这便起身梳洗,嘴里还念叨着要去庙观烧香拜一拜。云桑哭笑不得,母亲自她出嫁后就格外信奉神佛,初一十五必要祭拜祈求。
然而神佛庇佑不了谁。
一行人用过僧侣呈上的清粥小菜,留下两个丫头小厮看守马车物件,便兴致盎然的上山去了,这时节来赏雪的勋贵人家可不少,上山的栈道热热闹闹的。
庙观深棕色的大门前,祁昱一身玄色大氅,远远望着那抹娇小身影没入纷繁人群,略显疲倦的面上却露出个笑。
他笑意淡,似微风,不可察。
祁昱站了片刻,才返身回去,从长弄堂那处穿过,走到最里面的小院子,才将迈步进了拱门,就听左边一道显得刻薄的声音传来。
“还知道来瞧我老婆子?”分明是昨夜来的九禅山,一晚不见人影,今早都这时候了才过来。
说话人坐在木轮椅上,膝上盖了一张薄毯,满头银丝,面容苍老,却不难看出年轻时的风华绝代,她手里拿着大钳子修剪花木,说话时都不曾转过头来。
祁昱神色平平的走过去,俯身把薄毯往上拉了些,“您年纪大了,这些事情不如交给底下人。”
老太太不理会,顾自修剪。
祁昱早已习以为常,转身去了厨房,端来一碗冒着热气的补药汤,口吻似问小孩子:“喝药?”
今年老太太七十有八了,越活越似顽童。闻言倒也没说什么,接过药汤,拿汤匙敲着碗边玩儿,抬眼瞧一眼面前青年,器宇轩昂,身姿挺拔,通身气质内敛而凌然,几乎找不到她生的那个窝囊废的痕迹。
老太太很满意,问:“沐青山为难你了?”
祁昱捡起大钳子,并未言语,只是喀的一声剪掉了灌木丛中最粗壮的那截。
“那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老太太敲腻了碗,开始搅和汤汁,一面回忆说:“想当年沐青山求娶云瀛王么女,凭那三寸不烂之舌,一通胡搅蛮缠,如今自个儿嫁女倒摆起架子来了,真是个老不要脸的!”
“老婆子亲自下去跟他谈……”
祁昱回眸,眼神落在木轮椅上,“您上次摔伤腿脚还没好利索,不宜走动。沐家之事孙儿自有应对之策,您好好养伤便是。”
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老太太这把老骨头,少不得要修养一年半载。
老太太转为说:“把人带过来给我瞧瞧。”
“小桑年纪尚小,性情纯良,您会吓到她。”
一听这话老太太就不乐意了,重重撂下汤匙,“我还不会吃了她!”殊不知她说这话时就凶得要吃人。
祁昱保持一贯的沉默,把花草修剪得整整齐齐,由着老人家生闷气。
“罢了,我老了不中用了。”
说完,老太太就自己转着轮椅回屋子,侧边很快跑出来一条有半个成年男子高大的狼狗,毛发蹭亮,眼瞳深蓝,十分乖觉的竖起前蹄,拿爪子帮忙推轮椅。
一老一狗快要进屋时顿了顿,老太太说:“待料理干净候府,也该在朝堂上露面了,我大晋嫡出的子嗣,血统高贵,堂堂正正,没道理藏头藏尾,叫那母子俩好好瞧瞧,何为嫡庶何为尊卑,也叫我生的那个窝囊废瞧瞧,他那双眼究竟瞎到什么地步。”
祁昱颔首应下:“孙儿谨记。”
另一边。
午时将至,云桑与母亲于伯母等人才到了山顶,几人都累瘫了,寻到一小亭子歇脚,好半响都没缓过劲来。
山顶风光自是极好,有山脚下没有的青葱树木,雕栏石碑,午时的日光稀薄,飘雪纷纷扬扬落下,视线所及,皆是点缀了一层雪白。
他们行过的地方还留有成排的脚印,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像是踩到沙地里的,却比沙地干净纯洁。
于夫人不是头一回来了,侧头和云氏说:“瞧吧,我就说雪景好!以后干脆在这修个庭院,每到冬日来小住几日,省得来回奔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