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往年数据,我国出口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包含水产品,蔬菜,水果等等。其中水产品价格最高,出于我国对海洋环境控制不严……而水果一类,多面向东南亚国家……”
报道中对于过去的情况进行了大致总结。往年不能算差,出口的量确实不少,但从价格上来看,从整体的结构上来看却不容乐观。
如果说本就是国外产的物以稀为贵,价格高也就罢了,偏偏就连猕猴桃等原产于国内的水果,竟然最后还是在国外转了一圈落地生根,变成从外国进口的价格更高,任谁看了都得痛心一下!
但报道很快口风一转:“然而,这个局面眼下正在被打破。今年首次出现了高价出口农产品……”
记者显然也没忘记竹溪村,抓紧时间采访了,对他们的产品、他们的合作社方式等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为什么偏偏是这个合作社,而不是其他公司有这样的成绩?
“先进的技术,精耕细作,合作社的开展方式……”
整篇报道看下来几乎都是夸赞,写满了赞美之词。
“这是否意味着国内行业渐渐找到了新的方向?让我们拭目以待……”
竹溪村这回,不是以什么综艺的背景,或是什么奇特产品的商家,而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以高端农产品出口公司的形象,出现在了大众视线里!
一整个展会下来,竹溪村或许不是订单数量最多的,但绝对是金额最高的那一批,也是最出风头最知名的。
竹笙他们几人这几天忙得团团转。最开始,只是有检测数据、并且大家也尝过的水果最先签下订单卖完,可是很快,在鸡肉被大家亲自拿去检测后,一齐售卖完了,紧接着是他们带来的其他产品,什么榨菜、茶叶……几乎是有什么就卖什么,这些人抢着抢着努力从竹溪村这里压榨出更多产能。
但是竹笙只能冷酷无情地告诉他们:没有了。
除了这些人热情地下订单,还有很多公司抢着和他们交换名片交好。
这些东西竹笙都让牛莉收好了,以后如果有合作机会都可以问问。
等竹笙他们忙完,几乎脱了一层皮。
但还有一件事没做,竹笙看过名单,知道纪家主这次也来了,特意过去打个招呼,亲自感谢一番。
邀请函是人家给的,来了可不能当做没看到。
纪家主是一位发丝半百的老夫人,但是常年掌控权利让她看着依旧精神抖擞。
竹笙送上礼物,“不知道您身体是否好些了?”
纪家主打量着竹笙,又移开视线看向躲在后面的孙子,心里恨铁不成钢,但面上还是一片威严慈祥,“好多了,这可还得感谢你那些蔬果,效果真不错!”
“哪里,您过誉了。”
“我能过誉什么?你们这几天出的风头,我可都看在眼里。”
纪家主指的就是这几天的报道,她十分乐意看到新人崛起。不是她说,但有些人确实是没有那个毅力,抗不过激烈的竞争就只会摆烂,宁可靠多种点来赚钱,哪怕价格会下降,也不肯尝试研发下新技术。
面对纪家主这样的前辈,竹笙适时提出不少自己在经营中的问题,两人交谈得十分愉快,中午也是一起吃的饭。
不过走之前,纪家主把纪年喊住了,“延年,你再留一会儿,陪外婆说会儿话。”
竹笙适时先离开,自从邀请函那回,她就知道纪年总有离开的时候了,现在看来,也到时间了?
她看向身后的青年,微微有些怅惘,但是也没有阻拦。
等竹笙走了,纪家主正眼看向自己的外孙,问道,“你准备什么时候回来?”
纪延年在竹溪村呆了快一整年了。
纪家的麻烦早就解决了,可是每次纪家主问外孙什么时候回去,纪延年都会迟疑,沉默,要求再等等。
这等啊等,她这个亲外婆竟然现在才见到外孙!
这莫不是去了竹溪村,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纪家主瞪着自己外孙,心里已经渐渐有了一个猜想。
在亲眼看见竹笙之前,她是不敢这样想的。她这个外孙整日冷冷清清的,谁都瞧不上眼。她从不歧视乡下出生的人,毕竟她也从那片土地里成长起来,但是她不得不说孙子的生长环境和那还是有不小差别,难有共同语言。
可是现在看来……
“还是说,你不打算回来了?”纪家主缓声问道。
纪延年慢步走上前,坐在了外婆对面,轻轻地点了下头,“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您,外婆。”
即使有过猜想,纪家主心中还是颇为震惊,“你真的习惯得了?”
“外婆,这片地方是不一样的。”纪延年说道。
十一月出发,回来时已经是十二月了。
正如纪年所说,竹溪村是不一样的。
仅仅是这么一个月,甚至可以说是大变样了!
在竹笙他们出发前,溪头村那边的路差不多就修好了。
重现连通的路不仅是畅通的车流,人流,也给山里带来的新的生机。
高胜楠那边的竹屋在这个时间点建好,她在直播中亲自给竹屋挂上招牌,开始正式营业。
而这几个月,直播也未曾断过,竹三叔亲手打造竹屋、蔡婶高超的刺绣技艺,村子里的竹神偶、临近年关时一系列拜神等民俗活动……
高胜楠做了详细的规划,一一直播过去。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