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1章 .牵绊(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回到京城,田小苗和柳冬生投入到了工作中。

    他们一个星期团聚一次,多是柳冬生过来。

    家属院在办公区后面,隔着一道院墙,单开了一个小门,方便人员出入。院里有一栋红砖小楼,四层高,呈南北向,大斜坡楼顶,灰瓦,高烟囱,有着浓郁的苏联风格。

    这是标准的筒子楼,每一个楼层都带着长长的回廊,楼梯在中间,两边各有四个套间,水房、厨房、洗手间都是公用的,跟楼梯挨着。楼前有一个大花坛,栽着雪松、冬青、月季,还有两棵海棠树,郁郁葱葱。

    田小苗的家在二楼,圆拱形门头、圆拱形窗户,很有美感。两个房间南北通透,光线很充足。

    在六七十年代,筒子楼算是“先进”的,能盖楼的都是重要单位,一般人住不上。可她更喜欢四合院,如果有机会,还是想搬到院里住。

    楼里都是同事,很安静,很少有人串门。柳冬生来得多了,跟大家都认识了,在楼道里碰见了,就客气地点点头。

    由于工作性质,闲杂人员很少,家属也很少。成家的同志多是体系内的,夫妻双方从事着同样的工作,行业外的多住在别处,也有两地分居的。

    这个年代,夫妻两地分居很常见。

    那些支援“三线”建设的,大多如此。还有国防工业体系,搞尖端科技的更是隐姓埋名,去了不知名的地方,一年见不了几回面。

    没有怨言,只有奉献。

    这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代,也许有点偏激,可不失热血和奋斗精神。不管是科技人员,还是工人、干部,都有奋斗目标。

    作为国际问题专家,田小苗更是发挥了自身所长。

    她带着研究小组,对双边、多边关系做了分析。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她小心地把握着度,不留下任何痕迹,以免引起猜疑。

    截止到目前,中米关系进一步好转,跟西方国家陆陆续续地建交,恢复了正常化。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有所突破,国防压力也稍有缓减。

    中、米、苏三个大国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

    当然,外部压力依然存在。

    北部边境线上,重兵依旧,苏联的机械化部队整装待命,防备措施不可或缺。

    就像是应对,“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进一步落实。

    街头巷尾刷着红褐色的标语口号,宣传画随处可见。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行动起来,防空设施、粮食物资储备,还有民兵训练。

    “不称霸”是我们的外交.策略,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像米国、苏联那样欺负弱小,称王称霸。这个既定方针,为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系列报告出台,田小苗成绩斐然,受到了组织上的嘉奖。

    她提升了一级,跟柳冬生一样挂着副团级,虽然不带兵打仗,可级别一点都不低。当然,除了领工资,这个级别基本上体现不出来。

    田小苗很满意。

    她还不到二十九岁,照这么发展下去,会成为高级将领吧?个人的进步,伴随着祖国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随着秋季的来临,柳冬生也投入到了集训中。

    他去内蒙搞封闭演练,一呆就是两个月。回到京城,已是十二月底,正赶上过生日。他二十九岁了,看到小苗精心准备的枫叶贺卡,笑得合不拢嘴。

    “小苗,咱们看电影去……”

    俱乐部放电影,一连看了两场。

    都是战斗片,在枪.炮声中度过了生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一九七二年就这么过去了。

    “元旦”过后,经济方面有了重大举措。

    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方案,要从国外进口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和单机。方案一经批准,就落实开了。(注1)

    经贸步伐加快,对外联络日益增多。

    这时候,中米联络处开始筹建。上级安排了人选,江黎明和林恪静将前往米国,“春节”后就出发,任期三年。

    听到消息,田小苗很淡定,留在国内一样做事儿。

    她没跟冬子说,怕冬子不自在。系统内部都知道她跟江黎明是搭档,完成了很多任务,很出色。而这一次落选,跟她爱人在作战部有关。

    当然,她也不想跟冬子分开。

    每一次远行,冬子都提着心,没办法通信,就写几行日记。那些日记,冬子给她看了。她想,家庭和事业都要,就要做出某种选择。而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失去了出国机会,或许某一天,冬子会跟她一起驻外,以武官的身份。

    到了那时,目标太大,危险也更大。她不想冬子冒险,就像冬子担心她那样。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有了家庭就有了牵绊,心理上是有些不同。

    田小苗捋清了思路,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领域和武器装备方面。

    国家.安全问题解决了,重点发展经济。可国防工业不能丢,要跟国际接轨。西方国家解除了贸易.禁.运,可武器装备依然受限制,要想办法打开局面。

    田小苗把目光投向了某地区。

    那里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只要是生意没有不敢做的。跟米国也有着密切联系,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武器。

    对武器装备,柳冬生也非常感兴趣。

    他是做战术演练的,装备部署是很重要的一环。可我们尖端武器有了,常规.武器还差一截子,要想办法补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