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0章 .婚礼(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恭敬敬地鞠躬行礼。

    “爸,妈……”

    孙梅英瞅着小苗和冬子,笑得合不拢嘴。

    柳进原也很欣慰。

    小苗是他看着长大的,跟冬子再合适不过了。过去就不是外人,现在更是亲上加亲。

    江黎明和林恪静也拜见了家长。

    还被介绍给了柳伯伯,也就是柳冬生的父亲柳进原。

    “进原,咱们是老战友,孩子们也都接班了……”

    江立峰哈哈笑着。还把老林拉过来,做了介绍。

    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很有共同话题。

    几位老同志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不晓得谁开了头,就争论起来,都是关于打仗的,好像不怎么服气。

    两对年轻人相互瞅瞅,会心一笑。

    孙梅英捅了捅田大旺,小声说:“人家都是首长……”

    田大旺没吱声。

    心说,首长咋了?还不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可惜他早早退伍了,不然,也能接上话题。

    婚礼简单而又热闹,很快就散场了。

    外地来的亲属们都住招待所,部队上统一安排的,管吃管住。柳进原被江立峰拉走了,说:“战友们都等着呢,可不能缺席……”

    苏红霞提议去看看新房。

    “冬子,走,去新房瞧瞧……”

    柳冬生和田小苗羞涩地点点头。

    新房早就布置好了,就在信息研究所的家属院。一个套间,贴着红色语录和伟人画像,很喜庆。这是田小苗分的,她调到了信息研究所,从翻译大院搬出来了。这边筹建了一个部门,专门研究国际事务,她担着副组长一职。

    柳冬生那边也收拾一新。不过,西山离得远,属于军事.驻地,进出很不方便,就把家安在了这边。

    新婚之喜,花好月圆。

    柳冬生和田小苗渡过了甜蜜的新婚之夜。二人都是笨拙的,全靠摸索。可感觉很奇妙,就像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第二天,柳进原一家就返程了。

    小梅要上学,不能耽误功课。苏红霞也要上班,不好一直请假。

    田大旺和孙梅英留下了。

    他们特地请了假,要在京城好好逛逛。这是大旺多年的心愿,早在第一次进京送小苗报到,就许下了。

    京城很大,景点很多。

    柳冬生和田小苗全程陪同,孙梅英和田大旺心满意足。

    “京城就是好啊,让五一、三子也来瞧瞧……”

    三天过后,二人返回沪上。

    那边还有工作等着,不然,真想多住些日子。

    趁着婚假,柳冬生和田小苗回了老家。

    这是计划好的,要回家乡看看。

    他们换了一身便装,提着两只硕大的旅行包,装满了礼物。还有一沓子钞票和全国粮票,缝在贴身口袋里,是给老家的亲人们的。

    一路火车,抵达省城。

    再搭乘班车,赶往县城。

    家乡变化很大,都快认不出来了。

    柳冬生和田小苗激动不已。

    离开这里已经太久太久,唯有梦里才能回到家乡看一看。

    杠子在县武装部,给安排了一辆拉货的汽车。

    一会儿功夫,就到了临水镇。

    走在那熟悉的街道上,柳冬生和田小苗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到了柳家小院,柳冬生嗓音颤抖。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

    田小苗见到了柳爷爷和柳奶奶。

    他们都七十好几了,腿脚还很利落。二伯接他们去县里,住不习惯,觉得镇子上自在,不肯离开。去沪上也是住几天就要走,说太潮湿了,浑身痒痒得睡不着觉。可回到家乡,又想念沪上,记挂着冬子、梅子。

    在老人们的心里,这是两个没娘的娃娃,怎么疼都不为过。现在好了,冬子、梅子都成家了,有人疼、有人爱了。

    躺在炕上歇了歇。把礼物掏出来,摆满了炕头。

    柳奶奶备好了香烛、酒水。

    “冬子,去瞧瞧你娘,让你娘也高兴高兴……”

    柳冬生和田小苗去了坟院,站在一座坟前。

    石头墓碑上,雕刻着一行大字——“柳进原之妻陈淑珍之墓”。

    二人上了一炷香,斟了酒水,向母亲报告喜讯。

    在土炕上睡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就搭乘手扶拖拉机赶往靠山村。

    这是田大壮开的,突突突地跑着,比驴车快多了。山路也修整了,平平坦坦的,没那么颠簸了。

    山风吹着,白衬衣鼓着。

    田小苗和柳冬生坐在车斗里,迎着风,望着满目的葱绿。

    进了村,就被社员们围住了。

    “小苗回来了,还成家了……”

    田老汉和袁氏激动得落泪。

    “小苗,这些年可好?上次去沪上没见到你,你爹说你出差了……”

    “爷爷,奶奶……”

    田小苗看着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早就不计较了。

    柳冬生把带回来的礼物,发了发。

    大伯、二伯家都有,给田秋山也准备了一份。

    这是队里的老支书,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很受尊重。村里的其他干部都换了,田春华去了镇子上,当妇女主任,民兵队长也去了公社。堂哥堂弟们都成家了,堂姐堂妹们也都出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