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9章 .回应(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驻扎在外,表面上一切如常。

    可心里的那根弦儿始终绷着,甚至形成了条件反射。唯有回到国内,才有安心的感觉,才能毫无戒备地睡个安稳觉。

    田小苗深有体会,也越发珍惜回国的日子。

    她给冬子补上了生日礼物,一张贺卡,亲手绘制的。还有一条牛皮带,从王府井买的。出国经费很少,东西又贵,不能浪费宝贵的外汇。那条领带也上交了,不能据为己有。当然,即便留着,也派不上用场。

    看到冬子咧着嘴,田小苗也跟着高兴。

    她给家里也写了信。问长问短,诉说着思念和牵挂。

    爹娘一切安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五一和三子也来信了,一个在航空学院学习,一个在粮店站柜台。

    这中间的差距,在于努力和机遇的把握。五一抓住了机会,以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被航空学院动力设计专业录取了。这是跟飞机相关的,毕业后大有作为。三子自然不甘心,工作之余就看书,说要像哥哥那样考上大学。

    田小苗希望三子能坚持下去。

    恢复高考是五年之后的事儿,靠五分钟的热情恐怕不行。书本知识,一旦丢下就忘了,想再捡起来很难。

    除了家事,田小苗认真地考虑了一下“个人问题”。

    梅英同志写信催促了,说:“小苗,既然跟冬子定下来了,就打报告吧?上个星期天,你柳伯伯来咱家提亲了,还备了四样礼,很正式的……”

    看到这个,田小苗咧了咧嘴。

    心说,柳伯伯一个革命军人,竟然讲究这个?亏得不在家,不然,哪好意思啊?

    打报告的事儿,柳冬生也提了。

    他担心小苗,不想小苗再冒险。可小苗的工作在那里摆着,随时都有可能接受任务。他跟小苗说:“歇一歇,不要那么累……”

    田小苗也想歇下来,后续没有太大的危机,能稍稍喘口气了。

    可打了报告意味着什么,她很清楚。

    从此,不再是一个人了,而是跟某个人联系在了一起,不论是在感情上、精神上,还是家庭责任上。她的生活也会发生改变,会生儿育女,会跟柴米油盐打交道,会被琐事牵绊着。

    而她独立惯了,从很小的时候开始。

    对家庭事务,她不是很感兴趣,她更向往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成了家,琐碎的事情不可避免,会慢慢磨去她的性子。她不想完全陷入进去,她还有事业要追求。

    田小苗考虑过来,考虑过去。

    她跟冬子是有感情的,想生活在一起。家庭和事业,她都想要。

    可要想经营好,又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她不是那种能做出无畏牺牲的人,而冬子也有自己的事业,甚至比她还要忙。矛盾不可避免,她能处理好吗?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田小苗下了决心。

    投毒.事件,牺牲的那位同志被追认为烈士。

    在当地火化后,骨灰送回了国内,安葬在西山公墓。

    追悼仪式上,烈士的遗像摆在那里,被一簇簇青翠的松柏环绕着。田小苗、江黎明、林恪静等人都参加了,穿着黑色大衣,神情肃穆。

    烈士的亲属也来了,站在最前面,泣不成声。

    其中,一位年轻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穿着一袭黑衣,胸前别着一朵小白花,抚着烈士的遗像失声痛哭。她是烈士的对象,家里介绍的,未等到爱人归来,却听到了噩耗。

    田小苗心里一痛。

    生命如此宝贵,却又如此短暂,岂能带着遗憾离开?

    她不想失去最宝贵的,更不想所爱之人心存遗憾。

    就在后山,有一座无名英雄纪念碑,纪念着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只有一个符号,以集体的名义纪念。

    她无法想象,柳冬生站在那里,缅怀着他们的过去。

    那种伤痛,恐怕是一辈子。

    从西山回来,田小苗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她打开贺卡,用蜡笔勾勒起来。

    这是给冬子的,是她最好的回应。

    到了星期天,柳冬生兴冲冲地赶来了。

    他跟小苗一起逛公园,躲在树后面吃糖葫芦。

    穿着军大衣,怕人家看见了,就大口大口地咬着,“嘎嘣嘎嘣”直响。

    吃得急,嘴角上沾了糖渣渣。

    田小苗抿着嘴笑着,示意他舔一舔。

    柳冬生呲着牙,像小时候那样,馋呼呼的。

    这种简单的快乐,让田小苗很感动。

    她从挎包里取出了一张贺卡,白底印着红色枫叶,很精致的样子。

    “冬子,给你……”

    柳冬生打开来,看着贺卡,咧着嘴。

    上面有两个小人,骑着自行车,逛着胡同,无忧无虑。还有一行红色小字,写着:“让我们永远在一起……”

    这句话,他等了很多年,终于等到了。

    第二天,田小苗和柳冬生向组织上打了报告。

    他们申请结婚,希望组织上批准。

    几天过后,江黎明和林恪静也提交了申请。追悼会上,对他们的触动也很大。不想再耽搁了,就闪电般地做了决定。

    刘主任看着报告,忍不住笑道:“这是约好的?准备办个集体婚礼?”

    因为是军人,审核很严格。人事科的同志专门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