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0章 .探望(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从最基本的做起,做自己能做的。

    像无数有志青年那样,田小苗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

    她把知道的、能预见到的,一一记下来,跟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拢在一起,做成简报。能避免的尽量避免,实在避免不了的,也要把危害降到最低。

    “田小苗,你分析得很到位……”

    “江黎明,不过是碰巧而已……”

    田小苗很谦虚。并不是她能力突出,而是走了捷径。江黎明越发钦佩。他虽然是组长,可在很多方面却比不上小苗。

    在忙碌中,日子一晃而过。

    驻外工作很辛苦,还担着风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除了办事,尽可能地少出门。

    田小苗留着短发,需要经常打理,就干脆把头发留了起来。她梳了两条麻花辫,偶尔也扎成马尾巴。为了不留下痕迹,基本不拍照片,想给家里看看也不成。

    到了年底,运动传导过来了。

    机构内部组织学习。主要是利于业余时间,不影响正常工作。集体讨论时也相对平和,都是外交人员,涵养和分寸要有,言辞激烈的是极少数。

    田小苗很少发言,都是听同事们长篇大论。即便站起来,也是随大流说几句。她是个翻译,没有必须要表态的。

    江黎明也一改往日,很是低调。

    父亲叮嘱过,要“少说话,多做事”,尤其是赶上运动,谨慎为好。

    一九六六年,就这么过去了。

    工农业产总值继续增长,运动带来的影响尚未体现出来。

    到了“春节”前夕,田小苗终于有了假期。

    她跟江黎明一起回京述职。

    当提着手提箱通过闸口,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标语,鲜艳的五星红旗。到了火车站,不分男女老少,满目都是草绿色的军装,热情洋溢的面孔,生机勃勃的景象。

    上了车,青年学生居多,十七八岁,穿着绿军装,戴着军帽,呼啦啦地挤了大半截车厢。一路上,喊着震耳欲聋的口号,欢快地唱着歌儿。

    在这种氛围里,不冲动是难免的。

    有学生代表请江黎明过去,跟他们一起喊口号,背诵语录。田小苗也翻开红册子,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这场运动,是思想文化层面上的。

    解放思想,打破旧观念、旧习俗,打破一切特权。要说,出发点是好的,是号召广大人民进行一场思想上的革命,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对人民所造成的毒害。例如,封建习俗、官本位思想等等。

    但走向不是能控制的,并且容易被利用。

    可不管怎么说,经历了这场洗礼,普通民众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谁有理就听谁的,敢提意见、敢辩论。谁再扯封建迷信那一套,会被纠正。干部能上能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种认知上的改变,几十年后依然会产生影响。

    对此,田小苗有了新的认识。

    思想上的解放,就像埋下了一粒种子,会生根发芽。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做出某种判断,形成一股力量。

    一路北上,赶到京城。

    初春时节,气温零下七八度。

    田小苗和江黎明系着围脖、穿着毛呢外套,在车厢里不觉得,可一下火车,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

    “哎呦,好冷啊!”

    田小苗缩着脖子,加快了步伐。

    江黎明也跺了跺脚,把毛呢领子竖起来。

    到了出站口,一位穿着军用棉大衣、戴着雷锋帽的青年冲着江黎明招手。

    “哥!”江黎明紧走几步。

    那位青年把搭在胳膊上的棉大衣,往江黎明身上一披。

    “我就知道你小子穿得少,果然不怕冷……”

    那位青年哈哈笑着,很熟络的样子。江黎明瞅瞅小苗,毛呢领子竖着,冻得直发抖。他把棉大衣一脱,披在田小苗的肩上。

    那位青年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

    田小苗怕人家误会,赶紧说:“我不冷,还是你穿吧……”

    “怎么会不冷呢?我耳朵都快冻掉了!”

    江黎明跺了跺脚,夸张地揉了揉耳朵。

    “喂,这位是?”那青年瞅瞅田小苗。

    “这是我同事……”

    江黎明不方便提名字。单位有纪律,在外面要么说化名,要么干脆不提。

    青年是江黎明的二哥,叫江黎城,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走,快上车,等了好一会儿了!”

    江黎城开着吉普车过来的,田小苗跟着江黎明上了车。

    “哥,先去大院……”

    江黎城把人送到大院。

    江黎明去翻译室报了到,方随车离开。

    田小苗裹着棉大衣,一溜小跑回到宿舍。

    屋里没生炉子,凉冰冰的。桌上落了一层土,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田小苗打开窗户,透透气儿。

    风一吹,冷嗖嗖的,实在受不了,又赶紧关上了。

    田小苗打开皮箱,把带回来的小物件装在一个布袋里,拎着去办公室。那边暖和,还有热茶,比宿舍里好多了。

    到了办公室,王组长不在。

    几位同事正埋头工作,见了田小苗很热情。

    田小苗没看到林恪静,就问:“恪静呢?”

    “恪静同志出差了……”

    一听出差,田小苗没继续打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