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8章 .报到(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是外交部下属机构,门口有岗亭,还有卫兵巡逻。

    核验了证件,方放行。

    进了侧院,翻译室就设在这里。前院和中院是办公场所,后院是宿舍,绿树掩映,很静谧。

    田小苗去人事处报到,见到了翻译室的陈主任。

    “田小苗同志,欢迎你!”

    陈主任伸出手,热情地握了握。

    办完了手续,分配了宿舍。

    后勤同志来搬行李,江黎明上前帮忙。

    陈主任安排道:“田小苗,你留下,先去组里报个到……”

    陈主任把王组长叫过来。

    “王组长,田小苗同志就交给你了,熟悉一下环境,好好带一带……”

    “好咧!”

    王组长是一位大姐,四十岁左右,留着齐刷刷的短发,很干练的样子。她冲着田小苗一甩头,示意小苗跟着她走。

    穿过一条游廊,进了一个院落。

    五间大堂屋,东西厢房各四间,青砖灰瓦,红色的门框和高大的窗棂子,典型的北方风格。

    田小苗随着王组长跨上台阶,掀开竹帘子,进了堂屋。

    一个大敞间,整整一面墙都是窗户,很亮堂。

    赶着上班时间,同志们都埋在书案前,静悄悄的。

    王组长清了清嗓子,说:“同志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事……”

    同志们抬起头来,看着田小苗。

    田小苗冲着大家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坐在窗前的林恪静,也抬起头来。

    她很惊讶。田小苗这样的落后分子也来了?连组织生活都没参加过,怎么能从事这么重要的工作?

    田小苗也看到了林恪静,抿嘴一笑。

    原来,她们都是考察对象,经受住了考验。

    “田小苗,这是你的办公桌,先回去休息一下,后天早上八点钟过来......”

    王组长很通情达理。

    她听说田小苗刚从外地赶来,家人跟着,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得挤出一点时间,陪陪家人。

    “林恪静,你送田小苗去宿舍,这院子大,别迷路了……”

    林恪静拉着田小苗出了办公室。

    “小苗,快走。”

    田小苗松了口气,刚才真有点紧张。

    江黎明正等在门廊下,见田小苗和林恪静出来了,就挥了挥手。

    过去是校友,现在是同事,关系自然不一般。

    顺着游廊,转了一圈,就到了后院。

    女生宿舍在一个跨院里。

    三间堂屋,东厢西厢房各三间,方方正正的。院里栽着两棵海棠树,东边一棵,西边一棵,挂着红红的果实,树下摆着石桌和石凳子,可以喝茶纳凉。

    田小苗心说,这大院八成是王府改造的吧?太讲究了。

    “小苗,这是你的房间,咱俩挨着……”

    宿舍条件不错,一人一间。田小苗住在西厢房,她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窗扇、门锁和插销。女孩子住,安全是第一位的。

    林恪静看着,忍不住笑了。

    田小苗谨慎过度,跟上学时一模一样。

    田小苗咧咧嘴。

    后世看得太多,不小心点哪行啊?那些入户.抢劫的,专门盯着独居的女孩子,真出了事儿,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当然,这是下意识的,她差点忘了这是京城,有卫兵把守的机关单位。况且,这个年代治安非常好,刑事案件很少。

    田小苗顾不上休息,洗了一把脸,就去招待所。

    江黎明陪着,说自己路线熟,给田叔叔当向导。

    “江黎明,你下午不上班?”

    “哦,我请了假……”

    江黎明在另一个小组,不晓得咋这么自由?

    田小苗不便多问,就跟着出了院子。

    招待所离得不远,大概二里多地,走着过去就行。可江黎明推着一辆自行车,拍拍后座,示意小苗上来。

    田小苗犹豫了一下,还是跳上了车。

    风很大,吹起了头发,鼓起了衣襟

    田小苗抓着车后座,不好靠得太近。

    江黎明神色自若,可心咚咚直跳。

    不过几分钟,就到了招待所。

    田大旺在房间里,见了小苗长舒了一口气。

    “田叔叔,走,去食堂吃饭。”

    江黎明熟门熟路,掏出饭票和菜票,陪着田大旺和田小苗吃了一顿。

    这两天在火车上,吃不好睡不好,疲劳得很。可田大旺说单位忙,不能请太长时间的假,打算买明天下午的火车票。

    “爸,您多住几天……”

    “小苗,等下一次吧。”

    田大旺的任务是护送小苗。现在任务完成了,自然要赶回去。

    休息了一会儿,就准备出门。

    江黎明不晓得从哪里找了一台照相机,挎在脖子上。还借了一辆自行车,说:“田叔叔,骑车出去方便……”

    只有半天时间,自然要去故宫和广场。

    江黎明骑着自行车,一边走,一边介绍。

    田小苗对京城的记忆,是古朴与现代相结合。而这趟来,穿行在胡同中,低矮的院墙,灰瓦屋脊溜着边儿,一个挨着一个的四合院,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这时候的京城,保留着浓郁的古城韵味,跟沪上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