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4章 .营养(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大学里哪都好,就是吃得太虚。

    粮食定量看着不少,可真吃起来,能有八、九成就不错了。这也是没办法,沪上人口多,粮食消耗大,郊区供应不上,全靠外地调拨。可外地也紧张,只能省着点,还要保留一定的库存,不能见了底儿。

    小苗虽然不提,可哪里瞒得过孙梅英?

    她在粮食系统工作,对这些是一清二楚。赶着星期天小苗回来,一定要弄点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临走时,再带上一点。

    “娘,够吃。”田小苗怕娘担心,就哄着。

    “够吃啥?我还不晓得啊,那大伙上虚得很,二两米饭就那么一扭扭,三口两口就吃光了,能扛啥事啊?”

    “娘,看您说的,我又不是大肚子汉……”

    “小苗,多吃点,一顿打上三两饭,甭给家里省着……”

    “娘,我晓得。”

    田小苗很注重营养,当初花高价买吃的就是图这个。

    截止到目前,家里攒的东西吃了一大半,肉之类的基本上没了,只剩下一些海带、虾皮、咸菜、黄豆、冰糖等等。孙梅英和田大旺舍不得吃,都给娃娃们留着,说长身体。

    吃得滋润,气色就好。

    孙梅英怕人家瞧出来了,就给五一和三子的脸上抹一点凡士林,显得黄巴巴的。她自己也抹了一点,这样就看不出来了。

    田小苗见梅英同志瘦了,很心疼。

    “娘,您也要注意营养……”

    “小苗,你放心,娘身体好着呢!”

    孙梅英哈哈笑着。

    前一阵子,上面动员吃食堂,她愣是没吱声。

    田大旺身为局长要带头,也被她拦住了。

    “大旺,谁想积极,谁积极去,咱可不当那个冤大头……”

    “梅英,这是上面的要求……”

    “要求归要求,那是针对单干户的,咱拖家带口的凑那个热闹干啥?”

    孙梅英把粮本藏起来,说啥也不肯入大伙。

    田大旺也没再坚持。

    定量本来就紧张,吃大伙就一点宽裕都没有了。

    因为田大旺不积极,分局上下都保持着原样。成家的都自个儿做饭吃,只有几个单身的吃食堂,

    赶上开会,张书记批评道:“有些同志身为领导干部,一点带头作用都不起,跟群众有啥两样?”

    田大旺板着脸,不吱声。

    心说,弄那些虚的做甚?吃饱肚子要紧,不能再让同志们为难了。他甚至考虑着,趁着秋收让后勤科去乡下跑一趟,换点农副产品什么的,给同志们改善一下生活。

    转眼到了秋收时节。

    从南到北,全国大部分地区收成不好。

    这是气候异常造成的。俗话说,一旱旱一片,一涝涝一线,旱涝灾害相伴相随,出现在不同地区,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

    靠山村地处山区,先是干旱少雨,把秋庄稼旱死了一大片。

    接着,又遭了霜冻。

    一夜之间,庄稼就蔫了。

    社员们围在地头,心疼得不得了。

    好在补种及时,红薯、芋头栽了不少。还有南瓜、丝瓜、葫芦,只要是能吃的,都给种上了。田间地头,边边角角,到处都是瓜秧子、藤蔓子。

    这些可以当粮食,产量大,营养也好。

    报纸上提倡“瓜菜代”,没有比红薯、南瓜更适合的了。

    收了秋,粮食入了库。

    社员们又下地扒扒捡捡,弄出来不少红薯渣子。

    谁捡的,就是谁家的。

    为了多弄点吃的,大人、娃娃们都下了地,弯着腰,一遍一遍地刨,犁地都没这么仔细。当然,收获也不小,半天下来就能捡一大筐子。

    田老汉和袁氏也随大流,刨了不少红薯渣子。

    扛回家,晒一晒,就入了窖。

    家里还有一点存粮,再加上自留地里的收成,足够吃到明年春天的。红薯秧子也晒干了,当干菜吃。还弄了一些藤蔓当饲料,养几只母鸡下蛋。等到进山拾秋,再弄几麻袋山货,杂七杂八的,怎么都饿不着。

    袁氏小账一算,心里有了底儿。

    “他爹,给大旺写信,就说粮食够吃,不要再寄粮票了……”

    “好,俺这就写……”

    田老汉给大旺写信,只说好的,不提歉收之事。

    城里的日子也紧张,不能再给娃娃们增加负担了。

    许凤莲一家也捡了不少。

    她家人口多,自留地也多,光红薯堆了一大堆。为了便于存放,就切成片,晒成红薯干子。这个东西顶放,只要不受潮,不发霉,能存放一两年。

    吕秀蓉也晒了一堆干货,留着过冬。

    这一年下来,社员们都有了经验。

    食堂再好,也不保险,家里得攒一些吃的。甭管好赖,能填饱肚子就行。要说,解放前就是这么过来的,不过是解放后,过上了好日子,就把困难给忘了。

    田大旺收到老家的来信,哪里放心?

    报纸上说,秋粮大面积减产。就靠山村那地界儿,估计也好不了。

    可家里也不宽裕,想换一些全国粮票很难。小苗上大学,户粮关系一转,定量就紧张起来,粮票也攒不下来了。他们一家自个儿做饭,才勉强够吃。

    可爹娘那边,光靠着粗粮可不行。年纪大了,得吃一点好的。

    孙梅英见大旺为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