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9章 .发起(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段日子,风起云涌。

    田大旺工作很忙,可夜校补习从不拉下。

    家务活儿也抢着干,不让梅英动手。赶着星期天,就端着盆洗衣裳,还说:“梅英,天冷,你歇着。”

    孙梅英勤快惯了,哪肯闲着?

    她拦着田大旺,要自个儿去洗。田小苗揪着孙梅英的衣襟,说:“娘,就让我爹锻炼一下嘛。”

    “好。”孙梅英乐呵呵的。

    小苗跟她讲过,不能惯着我爹,该使唤就得使唤。大旺也很自觉,把粗笨活儿都包了,让她安心养胎。还紧张得不行,非得接她上下班。

    这就是城里的好处吧?

    没那么大男子主义,知道体谅家属。看看楼里住的同志,都是自己洗衣裳,还会烧饭,勤快得很。搁在老家,男人们别说干家务活儿,不让人伺候着就烧高香了。

    孙梅英心情舒畅,胃口格外好。

    她怀孕四个多月了,还不太明显,就每天坚持上课。这一阵子,算盘打得很熟练,噼里啪啦的。小苗说要学会盲打,这个难度很高,就摸索着练起来。

    田小苗放学了,也陪着孙梅英练习。

    她拿着练习册,在一边报数儿。看着孙梅英把“加减乘除”全部打一遍,最后核对结果。打对了就夸几句,打错了就重来。

    田大旺瞅着心痒,也跟着拨拉几下算盘。

    别看他的文化比孙梅英高,可论起打算盘还真不如孙梅英。

    孙梅英很得意,练得更起劲了。

    还给自己定了任务,完成后就抓起毛线活儿。

    她生来手巧,自打跟小孙学会织毛衣,就一口气织了四件。有大旺和小苗的,也有冬子和梅子的,还想给柳大哥织一件。马上就到“元旦”了,拿小苗的话说,这是新年礼物。柳大哥也发话了,说“元旦”放假,来家里聚一聚。

    战争归战争,日子该咋过还得咋过。

    就像报纸上说的,要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能被米帝国主义吓倒。

    孙梅英坚持读报,对国家大事很了解。炊事班也组织学习,对当前形势展开讨论,树立必胜信心。

    这是一股力量,压不垮打不倒。

    不知不觉,孙梅英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宣传教育的结果,让一个普通女性融入到了时代洪流之中。

    和平来之不易,一定要保卫好。

    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内斗争日趋激烈。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反动派们蠢蠢欲动。据统计,光是潜伏在各地的刮民党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就有一百二十多万,随时准备搞破坏、搞暗害、颠.覆我们的新政权。(注1)

    一场全国范围的清理整顿拉开了帷幕。

    报纸上、广播里宣传起来,发动群众积极举报。

    沪上情况复杂,帮派很多。特务、反动分子混迹其间,伺机而动。(注2)

    清理整顿开始了,反动分子惶惶不安。

    市民们拍手叫好。

    “那些坏分子猖狂得很,现在好了,都抓起来了,再也不用害怕了……”

    田小苗看着报纸,回顾着那段历史。

    一九五零年,注定不平凡。

    如果不采取雷霆之势,扫除.反动.残余势力,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社会稳定了,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才有保障。(注3)

    在清理整顿中,徐科长有了意外收获。

    有民兵举报,说村民家的小狗从一个院落里扒拉出了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一个铁盒子,里面是一团油布,裹着一把小手.枪和几十发子.弹。

    公安人员立马驱车赶过去。

    铁盒子是从院子后面的菜地里刨出来的,像是匆忙埋下的。

    据调查,这所院子早就租赁出去了,主人是个鱼贩.子,偶尔来这边收鱼。这一阵子,挨家挨户登记核查,鱼贩.子就没再出现。

    问起鱼贩.子的体貌特征,有村民说:“那人戴着毡帽,帽檐压得很低,嗓子有点沙哑,像被什么呛住了……”

    公安人员一听,就想起了一件事。

    搞培训时,徐科长曾拿着一副画像,说了几个外貌特征,让同志们记下来。还特别强调:“只要发现这个人,立马报告。”

    公安人员跟徐科长取得了联系。

    徐科长立马赶过来,拿着画像让村民们辨认。

    “同志,就是这个人。”

    徐科长心里一震,老K果然在沪上。

    销声匿迹了那么久,原来躲在了乡下。

    徐科长让人把空铁箱子包好,埋回原地。

    群众发动起来了,没有正当身份做掩护,特务们无处躲藏。这里是老K的一个窝点,风声日紧,没准就会回来躲一躲。

    徐科长做了周密部署,民兵队长接下了任务。

    “徐同志,您放心,只要特务一露面,就把他抓起来!”

    民兵队员都是本地人,在村里巡逻,随时监视着这所院子。

    “元旦”那天,天气异常寒冷。

    村民们大多窝在家里,避一避风寒。

    一位头戴毡帽,身穿黑色棉袄的中年汉子,骑着一辆黄鱼车,晃晃悠悠地进了村子。他到了院门口,警觉时扫了几眼。

    没有任何异常。中年汉子掏出钥匙,打开院门。

    他推着黄鱼车,进了院子。

    就在这时,院门“咣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