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4章 .投机(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柳进原的推动下,后勤保障进展顺利。

    棉大衣、棉鞋、棉帽子、棉手套,只要跟冰雪有关的都准备起来。

    还有那个羽绒服,柳进原亲自找裁缝师傅做了一件。

    乡下有收鸭绒的,用来填充枕头和被褥。听说要做棉服,裁缝师傅很惊讶。可随后一想,这东西轻薄柔软,保暖性好,可以试一试。

    按照图纸,裁缝师傅选了土黄布面料,比葫芦画瓢裁剪出来。

    缝好外套和里子,充上鸭绒,轧上菱形方块,防止跑毛。

    一上身,真轻简啊!

    裁缝师傅举一反三,把剩余材料做了一件羽绒马甲,套在棉服里。

    柳进原把样品拿到会上,让同志们参观。

    “这羽绒服扎着袖口,冬天穿很暖和……”

    后勤部核算了一下,若是批量生产,比棉花便宜多了。可鸭绒毕竟很少,收集不到多少。有同志出了个主意,把鸭毛粉碎了,跟鸭绒混在一起,气味大了一点,可依然很暖和,成本也降下来了。

    “那就先做两百套!”

    考虑到作战侦查需要,后勤部下了两百套订单,包括羽绒服和羽绒马甲。柳进原的意思是先送给东北边防军,若是反应好,就加大生产。

    柳进原记着小苗的功劳,让冬子传话。

    “冬子,跟小苗说,羽绒服做出来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

    冬子敬了一个军礼,乐颠颠的。

    田小苗听了,高兴坏了。

    军需准备开始了,柳伯伯就是厉害,目光敏锐,考虑问题很全面。

    可这些还远远不够。

    最大的军需物资来源于沪上,那些供应商们想方设法拿到订单,却以次充好,坑害志愿军战士。她记得最开始提供的急救包、胶鞋、铁锨、十字镐都有问题,送到前线才发现,对志愿军战士造成的损害不可估量。

    这一回,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对供应商要严格筛选,不是谁想报名就能报的。田小苗列了一二三四好几条,想通过大旺同志反应上去。尤其是那个广泰商行,一定要排除在外。

    在忙忙碌碌中,日子过得很快。

    几家国营公司又采购了一批药品。由于数量较大,或多或少引起了注意。

    广泰商行是第一家跟进的。

    白奕雄脑子好使,听到国营公司找仓库就琢磨开了。外面的局势,他当然了解,可冒然跟进是有风险的,周期长,资金量大,闹不好就套在里面了。

    可生意来了,不做哪里甘心?

    白奕雄想找田同志打听。可田同志对他有戒心,板着脸一本正经的,单独说话的机会很少,邀请喝茶一概不去,即便打着丽雅的旗号也不行。

    他弄不清楚原委,只好敬而远之。

    去找赵科长,赵科长滑得就像泥鳅,不是打哈哈,就是推说开会,把他丢在一边。何处长就更不用说了,一双眼睛锐利无比,就像能看透人的心里,别说打听,就是多问几句都怕惹来怀疑。

    白奕雄琢磨不定。可越是这样,越是心痒难耐。

    他一咬牙,就从港岛采购了一批医药物资。虽然挑得是最便宜的,可花费依然不菲。好在物资尚在途中,价格就上涨了一成,脱手应该没问题。

    白奕雄觉得赚到了。

    这些日子处心积虑的,没有白费。唯一不顺心的,就是拉拢田同志不成。

    心说,不就是个小科长嘛,有啥了不起的?

    白奕雄立马转了方向。

    他让白丽雅去学校教书,是无意间听到了风声,说好些首长只顾着革命,至今单身,想找对象的话,医生和教员最受欢迎。

    他想,何不攀个交情?

    若是成了,就加入了革命大家庭。别说打探消息,就是再大的事也有人出头。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他这个做生意的,有了靠山就有了一切。

    白奕雄的谋划,白丽雅并不晓得。

    自打在联欢会上碰了钉子,就泄了气。她觉得田同志也就那么回事,土渣渣的,上不了台面。心思一淡,就把注意力转到了别处。

    再过几天,就开学了。

    白丽雅对教书兴趣不大,可大哥非得让她去,说:“抓住机会,好好表现”。

    她想,就试一试吧?

    实在不行,就回商行。大哥给她留了位置,说以后去港岛谈生意,带上她。她撇撇嘴,一个小渔村哪里比得上沪上?

    解放后,沪上繁华依旧。

    当初那些跑路的,又陆陆续续回来做生意,生怕吃了亏。大哥说:“白家的生意都在沪上,离开这里,啥都不是。”

    她深以为然。

    她喜欢沪上,不想背井离乡,跟逃难似的。

    相比起白奕雄,白丽雅只是个娇小姐,凭自己的喜好行事,没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可一旦跟家族利益捆在一起,就由不得她了。

    白家是做生意起家的,没有点手腕哪行啊?

    尤其是白奕雄很会钻营,对市场很有研究,也很会利用。

    工商处依旧忙碌。

    田大旺工作之余,坚持上夜校补习。初中课程很吃力,丝毫不敢松懈。可工作太忙,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

    孙梅英兴致正高。

    吃罢晚饭,就跟大旺一起去学校。她顺利地通过了一年级考试,升到了二年级。小苗给她鼓劲儿,说:“娘,用不了三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