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6章 .审讯(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她吃了一惊,就打算出国。

    可黎鸣之想了一个折中办法,说:“光跑也不是个事儿,早晚会被抓回来。我找局里谈了,看看能不能将功补过?局里说,只要完成潜伏任务,就既往不咎,你的家人也不会受牵连……”

    她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拿父母相威胁。

    那时,沪上快解放了,市面上很混乱,失踪个把人跟闹着玩似的,没有人去追究。她不想因为自己弄得家破人亡,只好点头。

    可潜伏下来后,她越想越不对劲儿。

    就跑到金陵城,打探起来。

    无意间遇到了一个旧相识,跟她有点交情。可人家带着雷达、电台起义了,不但不追究还受到了嘉奖。那人不了解她,当她跟自己一样是个技术人员,就说了一些情况。

    “黎鸣之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弄了一大批潜伏名单,布在金、沪、杭一带。我们雷达站就有一个,还担着副所长,可人家主动自首,说不给刮民党反动派卖命,表现得比谁都积极……”

    蒋如云如梦初醒。

    那桩“泄密案”不过是内斗的把戏,借此清除异己而已。她被牵涉到里面,除了被人家报复,是不是有人推波助澜,借机设下圈套?那份处决名单,不过是个借口,好让她心甘情愿地参加训练,成为谍报人员?

    这是黎鸣之设下的圈套。不然,哪会那么好心把她“救”下船?而她的过世,让她更好的隐蔽自己,成为一颗钉子。

    蒋如云不甘心,就想跑路。

    可她握着密码本和编码规则,那些人是不会放过她的,就销声匿迹躲藏起来。她擅于化妆,换了很多身份,觉得安全多了。可有一天,收到了一个牛皮纸信封。打开来,是一张白纸,才意识到同行找上门了。

    她不得不接下任务,扮作厨娘去湖州丝绸店。

    发现对方是空投人员,更是小心谨慎。

    都是自己人,干嘛要看着?她一开始不明白,后来猜到了老K的用意。老K想通过先遣小组,把潜伏下来的另一班人马弄到自个儿手里。

    这种争权夺利,不是跟黎鸣之一样嘛?为了博取政治资本,黎鸣之制造了一系列潜伏名单,把自己也收到麾下,跟另一派争斗。

    她不想受人摆布,就暗里寻找退路。

    湖州丝绸店被破获,她惊恐不安。

    她知道早晚会找到她头上的,就连夜潜逃。可刚躲起来,又冒出了一个想法。对她来说,这不是个机会吗?只要装着被抓捕的样子,就没人再追着她不放了。

    可怎么让对方相信呢?

    于是,她隐瞒了店铺被破获的消息,未跟任何人透露。

    临走前,她想看看家人,却意外地碰到了赵抒平。她很惊讶,可随后一想,是不是个圈套?可她还是忍不住,想看看他。

    没想到她被识破了身份,同行也在墓园等着她。

    那里藏着一部电台、密码本和护照,是黎鸣之留下的,就在墓碑下面。因为多部电台被起获,跟海外断了联系,老K很着急。知道她掌握着秘密电台,就派人盯着。她一冒头就露了行踪,被堵在了墓园里。

    这是黎鸣之设计好的,在潜伏之前就把墓园的秘密透露给了老K。而她被蒙在鼓里,正好抓了个正着。

    听到这些,赵国江很动容。

    “如云,你也是受害者……”

    “……”蒋如云摇摇头。

    跟起义或自首不同,她是被抓获的。再不情愿,也是地下组织成员。

    隔壁房间,徐科长等人都听见了。

    蒋如云没有预警,那老K是怎么发现丝绸店暴露的?按照时间推算,可能是蒋如云联系船只被老K察觉,意识到丝绸店出了问题,就拦住了接头人?

    蒋如云的口供很有价值。

    除了老K,沪上还有另外一个地下组织,相互之间不通气,甚至是竞争关系?那么,湖州丝绸店要继续守着,等着敌人上钩。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