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2章 .查访2(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到了晚上,对方回复了一则电文。

    按照密码本破译,电文内容是:继续联络,等待接应。

    保卫人员联系报社,又打了一则广告:“我店新到湖州丝绸,花色齐全,有姑苏师傅裁剪缝制,打八折优惠,欢迎惠顾。”

    第二天,广告刊登出来了。

    店里静悄悄的,连个询价的都没有。

    保卫人员耐心等待。

    到了下午,有两位穿旗袍的女士进了店。

    “掌柜的,看看料子。”

    保卫人员打开两卷丝绸,女士摸了摸面料,问了问价钱,什么也没买就出了店。没有接头暗语,没有任何异常,估计是真实顾客吧?

    便衣同志跟了上去,一无所获。

    难道接头地点暴露了?徐科长陷入了沉思。

    按说,抓捕行动在深夜,没有惊动周围商铺。第二天,照常营业,即便有相熟的问起来,只说店铺转让了,刚刚接手。截止到目前,来询问的只有收垃圾的。

    究竟是哪里疏忽了?

    徐科长翻开口供,细细查阅。又把前期的调查资料打开,核对了一遍。

    一段话引起了徐科长的注意。

    “一连几天,丝绸店没有生意。可店铺照常开门,伙计们吃得也不错,顿顿白米饭,还有鸡鸭鱼肉……”

    怎么把吃饭的问题给忽略了?

    保卫人员接管后,自己做饭吃。而掌柜和伙计们有经费在手,大手大脚的,雇了一个厨娘不说,还经常从饭铺点菜,叫人送过来。

    若是有心人打听一下,就会发现端倪。

    徐科长立马换了便装,去找那个厨娘。

    可厨娘的邻居说,家里老人生病,厨娘回乡下了。

    怎么会这么巧?徐科长回顾了一下。

    搜捕的第二天,厨娘提着菜篮子上门做饭,看到掌柜和伙计变了,吃了一惊。听到店铺转让了,不再需要厨娘了,就搁下菜篮子,从兜里掏出一卷纸币,说:“掌柜的,预支的饭钱还剩下五万块(合五块钱),就退到账上吧?”

    保卫人员来不及跟掌柜核对,就随机应变。

    “阿姐,打得可有借条?”

    “没有。”厨娘摇摇头。

    保卫人员翻了翻账簿,支出一项果然有采买食材,就收下了五万块(合五块钱)。

    自那以后,厨娘再没出现。

    保卫人员询问过原掌柜,说厨娘是邻里担保介绍的,老实巴交的乡下女人,烧饭手艺不错,不爱说话。询问其他三人,跟掌柜说法一致。

    保卫人员找到介绍厨娘的邻里,邻里证实了这个说法。

    至于厨娘的来历,说是姑苏人士,以前在公馆里做事。后来,公馆主人去了海外,厨娘失业了,就拜托老乡找事情做,正好推荐给了湖州丝绸店。

    徐科长再次找到担保人。

    担保人姓周,开着一间茶水铺子,烧着“老虎灶”。见徐科长打听厨娘,就笑着说:“先生,吴阿娣是个老实人,这个可以打保票的……”

    可仔细问起来,周老板对吴阿娣并不了解,是别人托他介绍的。这个别人是街头的闲散人员,经常来“老虎灶”打开水,说跟吴阿娣是老乡,就想帮一把。

    正说着,一位穿着黑布褂子的细条男子,晃晃悠悠地过来了。

    “阿四,快来!”周老板冲着男子招招手。

    那个叫阿四的男子斜眼瞅瞅徐科长,尖着嗓子问:“周老板,啥事啊?”

    听说打听吴阿娣,就说:“吴阿娣啊,是廖公馆的账房二先生介绍的,我也不认得,不过是一面之缘……”

    “那二先生呢?”

    “二先生跟着廖先生一家去海外了。”

    兜兜转转,除了廖公馆,没人晓得吴阿娣的底细。

    徐科长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一个厨娘,来历这么复杂?他想进一步调查,就按照阿四提供的地址,找到廖公馆。

    一栋花园洋房,铁栅栏门紧闭。

    除了看门人和花匠,佣人们已辞退一空。

    徐科长拱了拱手,问看门人。

    “师傅,您认得吴阿娣吗?”

    “认得,阿娣在公馆里做了二十多年,早就想回姑苏老家了,可太太喜欢她的手艺,说煲汤好喝,做菜精致,舍不得她离开,就一再挽留。若不是先生执意要去港岛,阿娣还在公馆里做事呢!”

    徐科长一听,就发现了问题。

    “师傅,吴阿娣多大年龄?”

    “喔,具体年龄不晓得,看起来有五十好几了,瘦瘦小小的,个子就这么高……”

    看门人比划了一下。

    徐科长心知不对,丝绸铺的吴阿娣不过三十出头,身材高挑,跟廖公馆的吴阿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徐科长不动声色,继续问道:“吴阿娣现在哪里?”

    “去年太太一走,吴阿娣就回姑苏老家了。”

    “她没有留下来,找个事做?”

    “没有,她儿子来接她,就回乡下去了。”

    徐科长基本上确定,丝绸铺的厨娘是冒名顶替的。

    那她又是什么人,为何要冒充吴阿娣?廖家账房二先生推荐假冒的厨娘,是顺手人情,还是刻意为之?而湖州丝绸铺是敌人的联络点,厨娘藏身在此,又是为了什么?

    线索到这里又断了。

    徐科长做了一个大胆假设。

    如果没人来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