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4章 .适应(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线电播放着音乐,还有唱歌的,很有生活气息。

    楼道里亮着灯,昏黄一片。

    田小苗扶着扶梯往上爬,小短腿可有劲了。

    孙梅英和田大旺在后面跟着,踩着楼梯“咯吱咯吱”响。

    上了阁楼,田大旺指着一道小门,说:“梅英,忘了跟你说了,那是洗手间,可以接水洗脸,也可以上厕所。”

    “嗯。”孙梅英点点头。

    本来,她还犯愁呢,晚上怎么解手?城里跟乡里不一样,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解决啊。也亏得小苗教过她,不然,大旺说得话儿一句都听不懂,跟天书似的。

    田小苗赶紧过去瞅瞅。

    心说,小洋楼就是好,配套齐全,还很先进。

    五十年代的沪上,大部分市民靠马桶解决,只有洋房才有铺着马赛克的卫生间、抽水马桶、洗手池和自来水管。不用像那些当家主妇们,一大早守在巷子口,拎着马桶倒入粪车,再排队去苏州河边刷马桶。

    田小苗无法想象那样的生活,就刻意回避了。现在问题解决了,倍感轻松,甚至想唱一首歌儿。

    进了房间,拉开电灯,亮堂堂的。

    孙梅英捂着眼睛,嫌扎眼,对电灯不再好奇了。

    田大旺放下被子,摸了摸被褥。

    “梅英,你和小苗好好休息,明儿一早,我再过来。”

    “大旺……”孙梅英欲言又止。

    田小苗也愣住了。

    搞了半天,爹娘不住在一起啊?可瞅瞅地铺,窄窄的一小块儿,挤在一起是不方便。况且,她六岁了,有些事情得回避了。

    临出门前,田大旺试了试门锁。

    “梅英,晚上把门反锁上,把插销也梢上。”

    说着,冲着孙梅英摆了摆手,合上了房门。

    孙梅英呆愣了片刻,就打开被子准备睡觉。

    田小苗这才意识到一个问题。

    常年不在一起,爹娘有些生疏,似乎没有勇气睡在一起。她觉得自己有点儿碍眼,要是有托儿所就好了,她搬到托儿所去住,给爹娘腾一个空间。可托儿所有全托的吗?即便有,又能住几天?到了秋季,她就要上学了,还是要搬回家里啊。

    田小苗鼓着脸,瞅着屋子。

    不如,拉一道帘子把房间隔开,省得爹娘不自在。

    想到这里,田小苗立马爬起来,揪着一块格子布,说:“娘,咱用这块布做个布帘子,上面缝几个细带子,穿一根绳子,从这头扯到那一头……”

    孙梅英立马明白了小苗的意思。

    她一把搂住小苗,在额头上亲了一下。

    熄了灯,阁楼上一片昏暗,只有天窗上透着几点星光。

    田小苗裹着棉被,露着小脑袋。

    这是来到沪上的第一天,发生了很多事儿,结果比预想的要好一些。可她也意识到,爹娘照面以来只顾着打憋,根本没有深谈。家乡的事儿,路上的事儿,怎么克服困难来到沪上,爹一概不知,也没顾得上问。

    这样怎么深入了解?怎么加深感情?

    田小苗越发觉得要给爹娘创造一个空间,消除这些年的隔阂。毕竟,爹在部队上,一直追求进步。而娘呢,才刚开窍,中间还有一段距离。

    孙梅英也睁着眼睛,毫无睡意。

    从下车到见面,眼花缭乱,弄得脑袋都是蒙的。可给大旺捎的柿饼子没顾得上吃,做的新褂子也没顾得上穿,不晓得在忙啥?

    想着大旺把被子抱过来,自个儿盖啥?又担起心来。

    隔着三个街区,就是部队驻地。

    一栋小楼亮着灯。

    柳进原坐在桌前,看着简报。听到隔壁房间“扑通一声”,就赶紧跑过去。

    推开门,看到冬子裹着棉被躺在地板上,呼呼睡着。

    他上前一把抱住,搬到床上。

    这娃娃睡觉不老实,不小心就掉床了。

    他坐在床边,看着冬子,掖了掖被角。

    初来乍到,是不是不习惯?家里睡的是土炕,随便打滚都可以。可来到沪上,那性子要拘一拘,不能再像小马驹似的欢腾了。

    相比起来,梅子乖巧可爱很省心。

    可再省心也是个小娃娃。

    他工作忙,不能一直看着,马上就要送娃娃们去托儿所了。冬子还好,皮皮实实的,扛打扛摔。可梅子胆小,不爱说话,还有点忧郁,要是有个女娃娃做伴就好了。

    不知怎的,柳进原想到了田小苗。

    那个娃娃像个小大人,啥都知道,还会照顾人,心肠也好。他观察了一路,觉得那是最佳人选,就是不晓得人家家长同意不同意?

    想到这里,柳进原回屋拨了一个电话。

    柳进军已经归队,正在值班室里看报纸。听到电话铃响,就接起来。

    “进军,抽空跟大妹子联系一下。过几天不是元宵节嘛,请大妹子一家过来吃个饭,跟大旺同志也见见面……”

    “好的,我明天就联系。”

    柳进军放下电话,就翻开了电话簿。

    他找到经济接管委员会的电话号码,记了下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