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窃璧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8章(第1/5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乔郁正欲开口,便见容殷涣匆匆进来。

    他身为殿前司统领不进来还好,进来令殿中气氛更是紧绷,不明所以的大臣们心惊胆战地看着低声和皇帝说着什么的容殷涣,力图从两人脸上的表情看出些端倪。

    皇帝神色不变,却起身,随着容殷涣一起向外走去。

    众人更是惊惧交加,更有甚至觉得皇帝是不是怒极而疯。

    太子偏头,动作极小地用袖子擦了下眼角,看得谢居谨觉得太子懦弱无能的同时难免生出一丝同命相连的悲哀。

    乔郁则干脆靠到轮椅上,也不说话,只用手撑着下巴,对太子恨不得杀了他的视线视而不见。

    皇帝朝令夕改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他倒不觉得机关算尽对方却早早离开遗憾或者前途不明还得罪了未来皇帝而惶恐,他就是可怜周甚,现在还跪着呢。

    白鹤筠忍不住看了看元簪笔,此事与元簪笔半点关系也无,但他就是想看元簪笔的反应,可惜的是,元大人一直状若认真实则神游天外,仿佛东宫易主之事都没有他脚底下隐隐龟裂的白玉砖来得有趣。

    乔郁把目光从跪得笔直的周甚身上转到了元簪笔脸上。

    元大人若有所思,他想,该不会是在心中骂我是个居心叵测的乱臣贼子吧?

    不同于谢居谨等人的猜测,乔郁脑中没有任何想戕害太子的念头,至少现在是没有的,他漫无目的瞎想元簪笔为何要离他那么远,他都看不清元簪笔腰间配饰了。

    那条络子不知道是谁打的,比市面上卖的更精巧,想来是个小女儿的手笔。

    乔郁摇了摇头。

    与大殿上森然气氛不同的是,皇帝同太皇太后之间的相处近乎于平和。

    放眼天下,能让皇帝出殿迎接,又能把朝臣都扔下的人唯有这位老人。

    太皇太后口中称自己不便上殿,由皇帝陪着态度却自然,丝毫不觉得在朝会时让皇帝陪她出来有什么不妥之处,仿佛站在他身边的男人并非皇帝,而还只是她年幼不懂事的孙子。

    微风吹拂。

    太皇太后就在这轻暖的风中道:“哀家听说了陈秋台的事情,”皇帝抬眼,“陛下与陈秋台素来亲厚,只是国事繁忙,就算为了国舅伤心,也要好好保重身体。”

    皇帝颔首道:“是。”

    太皇太后怎么可能不知道陈秋台的死法,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能逼死如陈秋台这等重臣权臣,非乔郁能做到?她心中清楚,眼下却柔声细语地劝皇帝保重身体,切勿悲伤太过。

    皇帝竟也面色如常地应承。

    他答得自然,连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了起来。

    容殷涣带着人在后面不远不近地陪着。

    太皇太后道:“陛下今日可去看过皇后了?她娘家出了那样大的变故,伤心是人之常情,陛下若是有闲暇,便多去看看她吧。”

    陈后的性格做个高门世家的主母自然是绰绰有余,奈何做了皇后,她性格和顺,家中又太好,了无心机,与皇帝无话可说,这几天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也只会在宫中哭哭啼啼,太皇太后听说陈秋台死了,怕皇后出什么事,也亲自去看过一次。

    做了二十几年皇后的尊贵女人仅是哭泣罢了,太子跪在地上,也用袖子拭泪不止,太皇太后看得无可奈何。

    这两个人,可谓一个不应做皇后,一个不该是太子。

    皇帝道:“是,我知道了。”他顿了顿,“陈秋台虽然有错,但毕竟与皇后无关,皇后多年以来处事如何,我还是看得见的,请您放心。”

    太皇太后笑了起来,“哀家有什么不放心的,陛下行事一向稳重。”

    皇帝也轻轻一笑。

    “哀家虽然久居深宫,但还是听到了些传闻,”太皇太后收敛了笑意,道:“是关于太子的。说陛下觉得太子德不配位,不堪为除储君,有改换东宫之意,这样的传闻虽然大谬,但架不住有心之人将此事就当做了陛下的意思,陛下,你说呢?”

    皇帝不假思索道:“太子性格和软,很像他母亲。”他似乎答非所问,又好像都把心思说明了。

    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太子呢?

    太皇太后只道:“陛下觉得,当年宁王如何?”

    宁王当年人望不亚于故太子,在故太子过世后更得先帝喜爱,几次有立储之意。

    可惜大约天妒英才,宁王从马上坠下,摔断了一条腿。

    皇帝沉吟道:“宁王宅心仁厚又心有成算,深得父喜爱,若非当年的意外,或许今日在这与皇祖母谈天的,就并非我了。”

    当年的事是怎么回事,清楚的人不算太多。

    太皇太后恰好算一个,只是她一言不发,只冷眼看着。

    太皇太后道:“陛下先前问过哀家,哀家究竟同先帝说了什么,先帝才会在那天下午,就下旨立陛下为太子。”

    皇帝笑容不变,“皇祖母若是不想说,朕绝对不会勉强。”

    他几次旁敲侧击,得到的只是这位老妇人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罢了。

    太皇太后道:“哀家说,四皇子到底是皇后所生,又素有才名德名,朝中有重臣推崇,可谓众望所归。况且,”她停下脚步,一直在她身侧的皇帝也停了下来,“不立嫡子,而转立庶子,日后不知会起多少争端纷扰,假使陛下立宁王,叫其他皇子作何想法?既然宁王能做太子,那么其他皇子是不是也能做太子?眼下诸位皇子朝中背后皆有国之重臣,立一个不令人信服的宁王,朝中会是怎样场面,陛下比哀家更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