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基金门事件的局面开始有了转变。
从事件发生开始,“辛兴文化”就一刻不停地进行公关,积极维护公司和苏晋江的名誉。
辛秦找了最好的律师事务所和公关公司,在网络上发表了正式的声明:第一,“小火苗基金会”成立以来的所有款项明细都将对外公开,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检查;第二,苏晋江仅担任“小火苗基金会”的推广大使,从未参与过基金会的具体运作,任何捏造事实、散布谣言、侵犯苏晋江名誉的行为,都需承担法律责任。
整个“辛兴”从上到下的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件事必须办成铁案,绝不能给其他人留下再次兴风作浪的机会。否则,这件事就会变成一个永远也走不出去的泥沼。
辛秦这一次是动了真格的,决意要拉出几个造谣的人来对簿公堂,杀一儆百。广大网民也从声明的措辞中感受到了“辛兴文化”丝毫不动摇的态度,一些原本围观跟风的人。
不过,无论打官司还是公关,都是一场旷日持久、费力劳心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辛兴”的一些业务与“耀峰”的经济问题有所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基金门事件”的调查进度,使得诸多关键性的细节无法立刻公之于众。
要打赢这场硬仗,心急是不行的,必须做好持久作战的心理准备,一点一点收复失地。
万金回到了本市,全面接手了苏晋江的经纪人工作。
“辛兴文化”成立之初,辛秦就曾想叫万金回来继续带苏晋江。万金当时有顾虑,没有明确答应。吴心事件的影响至今仍在,他害怕苏晋江的粉丝对他有抵触情绪,让苏晋江夹在他和粉丝中间难做人。
现在“辛兴文化”和苏晋江都陷入了困境,万金临危受命,当仁不让接受了这份工作。
万金来到苏晋江的临时住处,一是探望,二是商量今后的方案。
“这事儿啊,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万金了解苏晋江的脾气,用不着虚头巴脑地客套,稍微叙了两句旧,直接就谈起了正事,“老辛的意思是想把你保护起来,你这段时间先暂停工作,找个地方休息休息,彻底放松一下。等到舆论转向了,再慢慢回归公众视线。”
这是一个能让苏晋江承受的伤害减到最低的方案。网络暴力对个人心理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苏晋江没有必要自己硬扛,交给律师和公关团队处理就好。
但有一句话,辛秦和万金都没明着说出来——谁也不知道这个“暂时”的期限是多久。“基金门”的遗毒确实会逐渐消失,可同样会逐渐消失的,还有苏晋江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人气。有的当红艺人由于种种原因暂时离开了娱乐圈,从此以后再也没能成功复出,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选择暂时离开,其实就是在拿自己的人气和运气赌博。赌粉丝们愿意等待,赌自己未来能抓住一个复出并翻红的时机。
苏晋江思索片刻,缓缓说:“万哥,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我也真想去个什么地方,待个一年半载,好好静一静心。”
万金一听这语气,料定后面得有个转折,干脆直接替他说了:“——但是呢?”
“但是……”苏晋江顿了顿,“我想坚持坚持,把这波压力顶过去。”
万金一时哑然。虽说苏晋江已经红了快两年了,但在心底里,万金还是无法完全忘记苏晋江以前留给他的印象。当初那个走路靠着墙边、说话总陪着三分小心、被人搓圆捏扁也不吱一声的苏晋江,怎么看也不像是能经得住大风大浪的样子。
现在的苏晋江确实改变了许多,能扛事儿了。但基金门不是寻常的网络舆论风波,苏晋江如果选择不离开公众视线,他要承受的压力将会是难以想象的。
万金还是决定再劝劝,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你的心思我能理解。你的粉丝那么拼命,换了是我,我也不想让他们失望。可你要清楚,这种时候,曝光率就等于唾沫星子。你可千万不要低估了这些唾沫星子给你心理上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多少人以为扛得住,最后还是淹死在里头。”
苏晋江低着头,没说话。
万金继续说:“人不是程序,不是崩溃了再重新运行一次就可以了的。人气没了,还能再积累。心理上的创伤,搞不好可是一辈子的事儿。乐观是好事儿,我当然特别希望你乐观。但除了保持乐观的态度之外,咱们也需要适当地结合一下实际情况,调整战略,是吧。”
“万哥,我不是过度乐观。”苏晋江抬起眼睛,“我想得很清楚,真的。我不够聪明,很多事儿做得很慢。可是我想让我的粉丝们看到,我一直都在往前走,从来没停过。”
最坏的情况下,假如他找不出破解死亡之牌的方法,那他说不定只剩下一年多的时间可以活了。他不想以逃避的姿态度过这一年。逃避麻烦是为了来日方长,要是压根儿没有来日可言,那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万金还在犹豫着怎么接话,苏晋江又说:“万哥,我现在四舍五入一下,可以算公司的一哥,这么说不夸张吧。”
“啊。”万金看着他,不明白他想说什么,“用不着四舍五入,你本来就是。怎么了?”
苏晋江笑笑,“一哥就要有一哥的样子。要是我都混成这个鸟样,以后进公司的新人会怎么想。我得有点儿责任感,是不是。”
万金又一次卡了壳。倒不是苏晋江这话说的有多惊人,而是他自若的神态,眉眼间居然依稀有一丝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者说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意思。这个人真的还是他万金认识的那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