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为人生赢家的对照组[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两百七十九章 清穿文世界39(第2/6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彭氏在这里可能不太舒心,那还不如提前离开。

    这事已经提前准备了,为了彰显盛大,已经知会了百姓,让他们明天不要走东城门,没错,就是清场。

    不过百姓们可以夹道欢迎,但必须待在固定的位置,还有侍卫防守。

    这是做给各国使臣看的,让他们看看泱泱大国的盛世之景,以及百姓们对于皇帝陛下的爱戴。

    虽然,现在是太上皇出行,但效果是一样的,太上皇都如此了,那当今圣上能差吗?

    要的就是不经意地炫富。

    卫其轩去畅春园请示了康熙,得到康熙的应允后,亲自做了安排。

    御驾第二天出发,打头的是众位王爷皇子们,他们骑着高头大马,精神奕奕。

    然后是犹如一个大房子般的巨大马车,由六十四匹白马拉着,每匹白马都没有一丝杂色,而且马姿矫健,一看就是好马。

    后面的车架更是了不得,外部是明黄和赤金二色,显得华贵而庄重,里面就不说了,反正外人也看不到。

    然后就是长长的车队,有太皇太后,太后和太妃们,有众位年幼的皇子皇孙和公主,还有养老院里那些老臣们。

    至于住在畅春园那些宗室勋贵们,和皇室亲近的,就排在老臣们前面一起进京,关系远一点的,已经提前回京了。

    这车队浩浩荡荡,惊呆了众人的眼球,不说外国那些使臣们了,就是京城的百姓也没见过这架势。

    以往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出行,都喜欢夜间出发,是为了不扰民。

    他们偶尔通过窗户和门缝看过,可因为夜色的缘故,也看不真切,现在一瞧,真是好大的阵势。

    外国的使臣们被安排在一座酒楼上观看,见到从前往后,看不到尽头的车队,和挤挤攘攘观看的百姓,忍不住询问道,“你们国家,竟然有如此多的人?”

    他们国家的首都也是热闹的,但这种人挤人,所有人挨在一起的热闹场景少有。

    就光是他们目之所及,已经上万人了吧?远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理藩院陪同的官员,看了一眼楼下的百姓,淡淡的道,“这里只是九牛一毛。京城常住人口有一百万,城外的工厂也有二十几万,再加上驻军,少说有一百五十万。”

    这话稍微夸张了一点,至少驻军没有三十万之多,不过是外国人不知道而已,所以他随意瞎编。

    那人想到自己国家的首都,连这个三分之一都不到,不由惊叹。

    官员又淡淡的道,“像这样的城池,大清还有十几个,人稍微少点的,几十个是有的。”

    所以我们大清人真的真的很多,是你想象不到的多。

    这年头,最重要的还是人口,然后是能养活这么多人口的粮食。

    有人就代表有士兵,而且使臣们一路跟着过来,也见识到了大清火炮的威力,那是摧毁一个海盗岛,轻而易举的事。

    有武器又有数不尽的兵,大清,绝对不能得罪!

    他们不由庆幸国王陛下的远见,决定和大清建交,绝对是一件有利无弊的事。

    这么想着,他们老实地待在这里,看了一整天,才总算看完大清的太上皇陛下回宫。

    回去后,聚到一起忍不住感叹,“大清实在太繁华了,庞然大物,真不愧是东方巨龙啊!”

    他们见过大清的信仰,知道他们都喜欢一种叫龙的生物,这些天待在京城,也看到过舞龙,然后在宫门,在柱子上,甚至是皇帝陛下的衣袍上,都看见了活灵活现的龙。

    在大清的传说里,龙是尊贵的象征,皇帝被叫做龙子,是天之子。

    在他们看来,大清就是巨龙的存在,让人敬畏!

    浩浩荡荡,从早走到晚,康熙回宫的队伍总算走完了,这不是路程格外远,其实从京城到畅春园,骑快马一个时辰就能到,只是人太多,估计康熙已经进了宫,后面的人还没有出发,才造成这种情况。

    回来后,康熙依然住在乾清宫,雍正在养心殿重新开辟了一个住所和办公的地方,乾清宫并没有动,还给他的皇阿玛留着。

    太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后住寿康宫,至于太妃们,则都跟着搬到了这两宫的后殿和侧殿。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雍正后宫的人数少,还住不满东六宫,但也不能让太妃们住到西六宫去,不合规矩。

    反正也住不久,等使臣们走了,她们还是要回畅春园的,现在就将就将就。

    王爷们把康熙等人送进宫,就回了自己府上,就连理亲王,也在离紫禁城最近的地方,开辟了府邸。

    而卫其轩和洛霜原本是打算住到睿亲王府的,不过被雍正叫住了,让他们去东五所。

    去就去吧,反正那里也一直摆放着他们的东西,随时都可以入住。

    回来后,给了康熙和众位老大人一天休整的时间,然后宴会就正式开始了。

    上午两圣并驾,在金銮殿接见使臣,递交国书,签订已经商谈好的建交书。

    下午则举行宴会,此次参宴的人不仅有宗室勋贵,文武百官,还有他们的家眷,人数多达五千人,可谓是极尽奢华。

    同时宴会上的礼仪讲究,不管是本国人,就是那些国外的使臣,也被理藩院的官员们教导了多次,又练习了数遍。

    宴会开始后,光是走礼就花去了近一个时辰,之后正式开始了,包括菜式,音乐,舞蹈,甚至是餐具,都让外国使臣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