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了宿舍,他们就住在分配的宿舍里。光是这处东城外,就有二十多家大型工厂,少数有上万人呢。”那人挺起胸脯,含笑道。
十三一看就明白他想要炫耀的心思,立刻笑着道,“那看来兄台也是工厂里的人,只不知道兄台在哪个厂子里当工人?”
工人这词,广州也是有的,最早还是那边传过来的呢。
那人立刻笑开了花儿,嘴上却谦虚的道,“小人不才,舔脸当着一个小小的管事,嗨,也就是管着几十个人而已,实在算不上什么。”
旁边就有人起哄,“可不是算不得什么,你们是不知道他婆娘有多厉害,已经成了纺织厂的主管了,要不是有他娘子的面子,他也当不上这管事不是?”
周围就忍不住笑,揶揄的看着他。
那人也不恼,反而笑道,“那是我命好,娶了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娘子,跟着厂长学着认识了字,回来还教我,不仅自己成了主管,也让我水涨船高。哪像你们一个个惫懒得很,不愿意学,就只能当普通工人。我娘子厉害,我骄傲,怎么了,家有贤妻,你们羡慕不来。”
“是是是,我们可不是羡慕嘛,现在谁的日子有你好过,哎,我们就说笨了点,学字比别人慢,这才没机会更进一步。”
“那也很好了,能当上工人,就已经很幸运了。对了,老哥,主管都给分配房子的吧?按说,你和你娘子怎么都得有一套啊,怎么还天天回城?”
那男人就含蓄的笑笑,“有的,我娘子厉害些,分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我就差点意思,就一套两室一厅的。”
众人齐齐倒吸口气,“我的天爷,是那种水泥做的楼房吗?听说住着可舒服了。”
“那可不,有专门的茅房,有热水,冬天还有暖气,比炕都舒服。”
“人家那叫卫生间,什么茅房,难听死了。”
“好了好了,快听老哥说说,你家有这么两套好房子,怎么就不住呢,还一天天地进城?也不嫌累得慌。”
那位老哥笑得就越发明显了,“嗨,累是累了点,但我不是想念家里两个孩子嘛,他们在城里上小学,我是一天不见,就怕明儿他们就忘了我。”
“听说工厂那边也有小学啊,专门招收厂里工人的孩子。”有人就奇怪的道。
“是有的,”那位老哥的笑容都快裂到脑后跟了,“这不是孩子争气嘛,考上了第一小学,那你们说,我能不让孩子们去读吗?不就是每天回城嘛,为了孩子们,辛苦一下是应该的。”
众人齐齐倒抽一口气,“第一小学?老哥,你家孩子可真了不得了。”
“是啊是啊,太有出息了。”
所有人都围着这位老哥,打听第一小学的事。
直亲王几人不明所以,也竖起耳朵来听。
然后就知道了这所谓的第一小学有多牛,据说里面招收的都是贵族子弟,能进去的,不是皇室宗亲的孩子,就是满人汉人大臣家的孩子。
另外,还有小道消息,说是宫里的皇子,包括太上皇的皇子,和当今的皇子,都隐姓埋名在这所小学就读。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第一小学旁边是第一中学,以及第一大学。
只要进去了,几乎可以直升大学,而第一大学是什么地方?
那是科举中了举人之后,必须进入的学校,而一旦从这学校毕业,就能直接当官。
现在除了考科举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能进入这所大学,那就是成为第一小学和第一中学的学生。
你说着如何能不让人心动?
原本第一小学是皇家用来培养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的,后来公主们知道了,把自己的孩子也塞了进来。
接着是福晋们的娘家,也找关系把人弄进去,于是人数就越来越多,从宗室到外戚,到勋贵,再到满汉大臣,孩子们都进去了。
第一小学一扩再扩,最终成为了大清当之无愧的第一小学了。
小学里原本就有女子,皇家的格格那也是要念书的,所以这小学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男子,一部分是女子。
后来扩大后,发现无论是空间,还是师资力量都很雄厚,感觉有点浪费的样子。
于是皇上下令,百姓家的孩子也可以报考,一年就招收一届,一届三百人吧。
此消息一出,顿时整个京城都沸腾了,许多人都给自家的孩子报名了,报考人数多达数万,最后成功录取的,那个个都是佼佼者。
而且第一年的时候,三百人有一百六十人都是满分,剩下的也都没有低于九十五的,所以说,怎么可能不优秀呢。
今年第一小学又扩大了一倍,在西城那边,占据了一块很大的地盘,旁边是第一中学,两所学校就霸占了一个区,相当于以前一个坊。
原来在这里居住的百姓,都被安排进了工厂成为工人,然后分配了水泥房。
在众人说话的空档,前面的队伍已经进去了,轮到了他们。
直亲王的下人掏出牌子,连检查都不用,就直接放他们进去了。
离开了城门的范围,人群四散离开,直亲王询问,“去瞧瞧这所谓的第一小学?”
之前他们的孩子都跟着太上皇在畅春园教养的,可现在听这意思,皇家的孩子都被安排进了这里,那他们的孩子应该也在。
十三十四也点头,他们走的时候,府里的福晋和后院女人都怀了孕,之前来信,十三生了一子二女,十四生了二子一女。
而九阿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