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下午上《西方哲学史》, 每周一次,每次上三节。
中间有两个十分钟的课休时间,她觉得正是个宣传的好时候。
但怎么张口, 是个问题。
她是走读生, 加上性格, 班里的同学是都认识, 但说上过话的没几个。
每次上课, 她都跟班里的同学张仪一块坐, 谁先到就给对方留座位。
今天是苗苗先, 她长得高, 从来不坐在前面的位置。
往常都是坐下来就翻开书的人,今天默默打量着同学们,寻思跟谁先搭个话。
说实在的,这件事就已经很为难她。
她手在桌子底下, 捏着那张薄薄的宣传单,宛若有千钧重。
但说出去的话就是射出去的箭, 哪有回头的道理。
她刚才信誓旦旦鼓励过自己, 说什么也得把这件事做好吧。
几次提气, 她都没有开张嘴, 反倒惹得前头男同学的注意。
同窗一年,该是什么脾气的人, 大家心里都知道。
男前桌回过头,试探性问道:“你是有事跟我说吗?”
人家梯子都递到脚边,苗苗顺势踩上去, 拿出宣传单说:“我哥在北门口开了个自行车店,我想宣传一下。”
本校其实不允许外来人发传单,所以她也不好随便塞, 只得一对一的来。
买自行车,是大花销。
但人家还是接过去,说:“行啊,我要是买的话一定去。”
这样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难的。
苗苗松口气说:“谢谢。”
她笑得两颊的肉鼓起来,眼睛弯弯像月牙。
那种喜悦真是由内而外的,叫人不由自主说:“我回头帮你问问,兴许我朋友想买。”
苗苗大喜过望,掏出零食说:“你吃饼干吗?”
周杨给她的多,她林林总总就给摆一桌,不知道以为在这开茶话会。
班里,不对,整个系都知道,震旦87级最漂亮的女生的名头,几乎非方青苗莫属。
多少男生都盯着,可惜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
男前桌被她笑得晃神,说:“那,谢谢啊。”
苗苗反而说:“应该我好好谢谢你。”
眼神真挚,语气诚恳,这也是她不爱跟人打交道,却不让人觉得过分高傲的原因。
打开这个话茬,苗苗好像找到窍门,一边给人分吃的,一边发宣传单。
倒是有几个同学说:“正好想买自行车,回头就去看。”
现在读大学还是给发生活费,不过需要根据学生的家庭条件来认定,像苗苗这样的职工家庭孩子,是没有补助的,但及时是有的同学,给得也不多,仍旧是恢复高考那年的标准,十几块钱。
但物价已经是翻好几倍,一个馒头都得一毛钱。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靠家里供着念书,想买大件可不是件容易事。
但各人条件本来就有不同,要是有自行车确实会方便很多。
也是苗苗不擅长推销,没能巧舌如簧说几句,觉得自己也怪干巴巴的。
不过能把宣传单发出去,她就觉得自己已经是很厉害,下课后特意拐到周杨店门口说:“我都发完了。”
给他展示自己白嫩嫩的双手。
周杨夸得天花乱坠,说:“非常棒,你简直是给我帮了大忙……”
苗苗听着也不害羞,毕竟她从小听到的溢美之词不知道有多少,兴致勃勃筹划起来说:“我觉得还可以再宣传一下。”
周杨看她好像挺感兴趣的样子,说:“行,听你安排。”
苗苗不可思议,指着自己说:“听我的?”
她好像从没做过什么大主,更何况是和做生意有关的事。
周杨本来是按照常规的,打算发发传单,到时候挂上开业打折的横幅就行,现在改变主意说:“对,任命你为宣传员。”
苗苗即使从小到大成绩优异,在班级也很少担重任,上大学后也没有加入什么部门。
忽然“得此重任”,一种使命感笼罩着她,忍不住思索道:“要怎么做呢?”
周杨半开玩笑道:“你全权负责,我不管。”
苗苗眨巴眼,忽然慌张起来说:“万一搞砸了呢?”
周杨说得轻描淡写道:“那就砸了呗。”
其实心里一点也不担心,知道她是虽然从来什么都不做,却凡事都要做好的性子。
苗苗也确实是这样,夜里抱着笔记本进姐姐的房间。
禾儿还以为她是有什么事,听完说:“就周杨的新店啊?”
她本来想说还是别插手,毕竟不是自家的事,万一有个亏损算谁的。
如果是经营上有困难,在她能力范围内都能借,但这种管理上的事另当别论。
她有心跟妹妹掰扯几句,瞅见她亮晶晶的眼睛,叹口气说:“首先,你得找准群体……”
面向学生的范围太大,首先应该确定哪些才是舍得买自行车的人。
苗苗对学校的状况还是挺了解的,觉得还是应该从新生们入手。
她把目光锁定新宿舍区,因为这一片离震旦图书馆、食堂、教学楼相对都比较远,从距离上来说反而是离隔壁的大学更近。
每天要花这么多时间走路,大家自然叫苦不迭,赶上上课快迟到,恨不得两条腿跑飞起来。
但学校不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