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穿之一路向钱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0章 清穿断发皇后7(第3/5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喜欢了,估计平时纯贵妃了没少引导,小嘴儿可甜,哄着楚然抱着她舍不得撒手。太后还凑趣儿说喜欢的话等皇后孝期过了让她自己生。

    生不生的,那都是后话了。

    喜欢小公主,大过年的,得给孩子压岁钱,还得给年赏啊。造办处新做出来不少小玩具,楚然挑了不少给和嘉。其中就有能人用木头组装出来的会自己动的小动物,小马小羊小猴子啥的,特别可爱。全是榫卯组装的,一个钉子都没有,做好了再图上颜色,特别精巧。

    宫里的孩子,加上进宫一起过年的宗室王府的孩子,好几十个,太小的没带进宫来,七八岁的都能带着小的玩儿了。楚然不让拘着,只让仔细的看着,玩儿去呗,这么大的孩子,就该是到处疯跑的年纪。孩子们拿着那些个玩具玩儿,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要是能做出来自己动的车马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

    鄂常在就是那有意的人之一。

    她是坚定的令妃粉丝,向来唯令妃马首是瞻。也是想抱上后宫最粗的大腿。这半年,形势急转,她倒是没转向,但是心里向着令妃,不耽误人家想挣钱。连令妃都对皇后暂时服软奉承着了,她当然也很识时务。

    回宫后不久,就通过内务府的信差,给楚然送来了图纸,说是她想出来的不消耗草料的人力车。

    楚然一看,哎哟,这不是自行车嘛!

    她这想像力也不知道是怎么触发的,自动的玩具能想到自行车上去。

    想出来了,那就做吧。交代李玉,让内务府配合着鄂常在,真能做出来人力车,也算是她功劳一件。

    好家伙,跟庄妃那种闷着搞研发的不一样,这位鄂常在的风格是,一丁点的事儿,也得跟楚然汇报。每天要写上十几二十页纸的信,连文字带图纸的,详细的叙述她的研究进度。从造办处的人最开始用木头做出来模型,到想用木头作成品,到用铁,到怎么一点点的研究着能让车运起来,又到铁太重,不方便,成型难,以及没有合适的材料做车胎,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出来的,怎么解释的,有什么困难,事无巨细的天天那么报。

    把楚然给磨叽的呀,不行不行的。

    还不能说。她这个相当于是研究笔记了,其实是很好的习惯。

    就是爱在领导跟前摆功劳这个事儿,太功利了些。也不知道这姑娘穿过来之前是个什么出身。一套一套的。怎么那么像某个特殊年代里那些口号喊 得响□□的积极分子呢!

    而且她的这个研究进度,连带着,发掘了一些新问题。那就是钢铁,炼钢炼铁的技术,以及新型材料,各种化学材料的制作,就很紧迫。钢、铁,几千年了,技术很成熟,春秋战国的时候,技术更先近,可惜失传了,再过两百年,都没人能做出来几千年前那么精致的刀剑来。

    造办处的人不知道不要紧啊,皇上知道啊。连楚然都没来得及学,这不是刚看到周武王登基就死了嘛。但师父受过的教育那就多了。

    可着他一个人忙,要生生把人累死。

    别说他了,就是造办处,两个造办处加起来上千人,都忙得不行了。大部分的人还都让傅恒和弘昼给调去制造武器去了。剩下的,玻璃处占了一部分,还有几十号在研究蒸气机和织布机。剩下的就没多少人了。六十多个作坊,能抽调出来用的人,十个都找不出来。

    那怎么办?

    办学吧。

    也别只培养工匠。要办就办大一点儿。

    皇上一出手,小气了才多掉价儿的。

    大臣们也知道,皇上是要造的东西太多,没人用,才要办学的。这个事儿,国子监里的监生们干不了。翰林们想反对,都没理由。人家皇上就培养个工匠,又不碍你们啥事儿,你们瞎嘚吧啥,找收拾呢?

    而且,皇上说了,这办学是招工匠的,将来学成了,要入造办处,所以,学校一应的费用支出,都由内务府承担了。

    这么一来,臣子们就更没法反对了,皇上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家雇人儿,说白了就是家事,这谁也管不着啊。

    那就办吧。皇上办学,得有个大气点儿的名字吧?既然是给皇家服务的,那就叫皇家工学院吧。面向全国招生。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想学手艺的,都可以报名,只要面试通过,吃住学费全免。学成直接进内务府工作。听上去特别的高大上。

    不是刚刚把各地的驿站都整合成大清邮政了嘛,正好把这个招生的消息,下发到每一个地方。当是一次信息传达的预演,以后政令通达,得慢慢的做到实处,让每一个百姓都知道,朝廷有什么新政策,新福利,不能让地方的官员说什么是什么。

    招手工学徒这个事儿,就是个契机,皇家学院办起来了,开始是纯工科,只要打开一个口子,后面的就好说。

    做工匠,家庭条件好的人家,一般是不会让子弟出来做这样的。更多的还是有祖传手艺的,或者是贫苦的人家,养活不起孩子,给孩子找个出路。毕竟这不要钱,还管吃管住,学成了还有工做,一辈子不愁,就是很大的诱惑。

    各地的驿官们挨家挨户的通知,有想要考学的,都到府城的大清商行去报名。没有路费的,可以先跟商行借取。

    折腾了三个月,都开春,河水都化了,第一批的学员才招上来。满打满算的就两百六十个人。报名的倒是不少,几千人。可如今急用人,不能啥样儿的都招,得找心灵手巧的,最好还能识字的,有家传手艺的更好了。事实上也是,招上来的,大部分都是世代做工的手艺人。悟性天赋都比普通人强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