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诱师入怀(重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9章 殴打·(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赵琳琅被迫仰视陆暄,神色却并不惊讶,心中也没了预想中的愤然。

    只是盯着他看了半晌,尤其想到他会来此并对他手下留情的主要缘由,眼神越发悲凉与讽刺。

    “你倒是不怕,”陆暄看到赵琳琅望着自己一动不动,脖子上渗了血痕,却也半点不退,不禁笑,“有种。”

    陆暄抬脚踩上赵琳琅身前的桌案,脚尖正好压着了他正欲作画用的宣纸,留下了浅浅的脚印。

    陆暄眯了眯眼,一手执剑,“谁派你来的?”

    赵琳琅神色从容,抵死不认般,“我不明白世子在说什么。”

    他虽带人刺杀了陆暄几次,可并未与之有正面交锋,也无甚证据,陆暄之所以笃定是他,定然是苏婵告诉他的。

    想到苏婵竟然也毫不留情地派人截杀自己,赵琳琅心头涌上了一阵又一阵的悲凉,然而下一刻,他胸口突然结结实实地挨了两脚,整个人几乎腾空而起,狠狠地往后摔去。

    他后背撞到了身后的书架上,掉落了一地的古籍,柜子上有一个好看的花瓶,里面插了几株兰草,也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赵琳琅捂着胸口,闷哼一声,撕裂般的痛感从伤口处传来,疼得他眼冒金星,后背瞬间被汗水打湿。

    “少给我装模作样!”

    陆暄揪着赵琳琅的领子,将人从地上拎起,“既然敢做,就像个爷们儿一样大大方方承认!别他妈像个乌龟一样缩在壳子里不敢见人!”

    “主子!”

    外头江卓听到动静,赶紧进来制止,生怕真闹出人命。

    “出去!”

    江卓张了张嘴,没再说什么,只担心地看了眼便出去守着了。

    虽然他也很想砍了那个刺杀主子的鳖孙,可主子说了,这里毕竟是广宁侯的地盘,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广宁侯救了王爷,他们不好在这儿直接驳了人的面儿。

    这要是真在这儿一剑把人给捅了,那王爷那边也不好做人。

    屋里,赵琳琅被陆暄拎着抵在书柜上。

    他本就一书生,身上又带了伤,面对陆暄,根本毫无还手的余地,赵琳琅也并不打算还手,因为他确定以陆暄的性子,如今不会杀他。

    他便只是捂着胸口喘息,看着那如幼兽张牙舞爪般的少年,讥笑着反问:“世子说要像个爷们儿一样敢作敢当,那你呢?”

    “你敢不敢认?”

    陆暄皱眉,看着赵琳琅抬起他那苍白的脸,盯着他一字一句:“喜欢苏婵这件事,你敢不敢认?”

    上一世,陆暄喜欢苏婵喜欢得很早,赵琳琅知道。

    那时舞弊案还没有发生,上苏家说亲的人快要踏破门槛,苏世诚心气儿高不想与官僚为伍,苏夫人又是个有门第观念的人,无论是赵琳琅还是陆暄,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当然,那会儿陆暄也没想过要上门提亲,魏王府当时的境遇,注定了他无法像寻常人家一样,大大方方地去争取那个姑娘。

    可赵琳琅是害怕的。

    他知道自己的出身和家境,跟京城那些贵族公子没有丝毫的可比性,若是陆暄这样的权贵子弟耐不住出面,兴许苏世诚会因顶不住对方身为地位带来的压力,而同意了这门亲事。

    赵琳琅不能等。

    他当时年少,不懂情为何物,只知道自己不能够眼睁睁看着那个清雅脱俗的姑娘嫁给别人,所以才会有后来发生的一切。

    赵琳琅从来都知,苏婵嫁他是迫于无奈,加上,她本也是个不为俗世所绊的人,心中没什么情爱,与他父亲一样是个性情寡淡之人,待他好也仅仅是因为感念着那一份所谓的“恩情”。

    因而当苏婵知晓舞弊案与他有关之后,那唯一牵绊她留在赵家的情感便随之崩塌,她毅然决然地要走,留也留不住。

    赵琳琅害怕极了,害怕自己会失去她。

    因而当发现,苏婵离家出走的那段时日竟然是与陆暄的人在一起,那一份恐惧将他吞噬,半点残骸都不剩的。

    可在此之前,赵琳琅问过陆暄的,他问他是否喜欢苏婵,陆暄却不认。

    后来朝堂上苏婵护他于水火,京中也不免有些流言蜚语,赵琳琅又去问陆暄,他还是避而不答。

    直到很多年后,苏婵走了。

    她葬身火海的那一日也是肖皇后的忌日,陆暄正在皇陵,没能赶回,后来他不眠不休地奔波回京,操办了丧仪,亲自为苏婵选了一处风水宝地将她安葬。

    安顿好那一切后,陆暄才来到狱中。

    苏婵走的时候是初秋,而彼时已经是寒冬,陆暄穿了一身玄色的衣袍,逆光站在牢房门口,全程都不曾看过赵琳琅一眼的,淡声判了他的死刑。

    然后陆暄才终于给了答案,他头一回大大方方承认:“我爱她。”

    迟来的深情比草贱,加上多年来陆暄与苏婵一直是师徒的关系,他承认这三个字,只会让人觉得无比的恶心。

    至少赵琳琅这么觉得,哪怕他一直都知道,可当陆暄真的亲口承认了,他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逆流,恶心得不轻。

    “赵琳琅,你猜的不假,我爱她许多年,比任何一个爱她的人,都要久。”

    “你问我先前为什么不认,为什么不娶,为什么明明爱她还要认她为师,赵琳琅,”他背对着牢房门,负手而立,没有任何的歇斯底里,平静得仿若那个人还在,他一字一句:“因为我与你不同。”

    再到如今,赵琳琅盯着眼前的少年郎,仿佛又回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