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安村进村的路几经变更, 现在的路都是新修的,平平整整的混凝土路面,完全看不出岁月的痕迹,唯有村口被圈起来的一块半塌的石碑, 沉默的树立在两颗老树中间, 龟裂的痕迹里填充满了流逝的岁月。
陶苒拍了几张照片, 放大之后去看上面的字。
“唔……大概就是说,苹安村的先祖是一位解甲归田的武将, 所以他们世代尚武, 每个小伙子都骑射功夫了得, 还要会……制弓?”
陶苒惊喜的抬头, 看向摄像头, “线索是这个吧?”
镜头上下晃了晃, 有工作人员站出来,“恭喜你们最先找到线索, 获得一张地图,请根据地图,前往此次任务的目的地。”
陶苒打开图一看,碑在村南头, 手艺人住在村北头,幸好他有自行车。
于是陶苒又载着迟九渊慢悠悠的赶去苹安村另一边,遇到了采蘑菇踩了一脚泥的邵滢。
“小陶, 你们干嘛去啊?”邵滢拎着半筐蘑菇好奇的问。
陶苒只是笑, 胸有成竹的喊道:“回头请你吃好吃的!”
话音将将落下,人已经很远了, 高先生惊讶的看着坐在后座的迟九渊, 有些不解的问邵滢, “老婆,迟九渊怎么让陶苒载他?”
“嗯?”邵滢一头雾水,“啥意思?为什么不让。”
“咳……陶苒不是那个……那个吗?”高先生有些尴尬,“怎么好让老婆出力啊,迟九渊那大个子得多重啊?”
邵滢白他一眼,“什么老婆?都是老爷们,人家自己私下里叫老婆是情.趣,你把小陶当女孩子看一下试试?一拳把你砸墙里去。”
高先生:……
……
陶苒和迟九渊此时正站在一栋二层小楼前面,小楼和其他村民家的小楼并没有什么不同,刷了红色油漆的大铁门旁安置了门铃,迟九渊按了门铃,两人等了一会儿,铁门上看人的小门开了。
一张苍老干瘦,但精神矍铄的脸出现在小门后,上下打量陶苒一眼,从鼻孔里蹦出一个“哼”,然后开了门。
陶苒:???
老爷爷看起来很不好相处的样子……
门开了之后,老爷子在前面带路,中气十足的问:“那什么节目组来学手艺的?”
陶苒丝毫不介意老人家傲慢的态度,笑眯眯的点头,“是呀老先生,请问您怎么称呼呀?”
老头看了他一眼,见这漂亮的青年笑的乖巧讨喜,神色先缓和了几分,再一看跟着的迟九渊,觉得这男人一脸凶煞之气,唇角又绷了起来,冷硬道:“我姓林。”
“林老先生。”陶苒左右看了看小院,继续道:“我的助理也姓林,我们好有缘分。”
迟九渊:……这都可以吗?
院子里有些用于晾晒的架子,但没见什么工具,估计是怕下雨来不及收,果然,进了老人家的车库,才发现这里被改成了工作室,里面有各种木工的工具,堆放在墙角的竹片,以及各种材料,还有尚未完工的两柄长弓。
陶苒走近些看了两眼,“老先生,这是复合弓吧?已经到了铺筋这一步了。”
老人对他能说出铺筋两个字明显感到了诧异,半晌才点头,“对,是准备铺筋……你懂制弓?”
陶苒摇头,“不是很懂,以前看人做过。”
但陶苒已经初步取得了老爷子的认可,能在年轻人里看到懂这门手艺的,哪怕只知道一点皮毛,也让他眼中流露出了欣慰。
于是他请陶苒参观了他摆放成品的阁楼,如数家珍的给陶苒介绍着他的得意之作。
还是没正眼看过迟九渊。
自从迟九渊“入世”以来,凭借这张脸走到哪里都是焦点,陶苒还没见过他被这样无视,忍不住幸灾乐祸的笑了笑。
迟九渊没说话,只挑眉敲了一下他的脑袋,转而主动对老先生客气的问:“林先生,请问这把弓有十二石吧?”
正滔滔不绝的老爷子停了一下,重新审视了一下迟九渊,再次惊讶了,“你也对弓有研究?”
迟九渊点头,“会射箭,但不会做弓。”
“会射箭?”老爷子眼睛亮了,“能开多重?”
迟九渊沉默了。
他和魔族作战时,开的是上百石的神器,之所以认识十二石弓,是因为他三岁化形开蒙时,用的就是这么重的。
对上老爷子十分期待的眼神,迟九渊保守的指着墙上的弓说:“这样的,能开。”
老爷子却嗤之以鼻了,冷笑道:“年轻人,牛皮不要吹上天了,能开这弓的人,老头子我从出生起还没见过嘞!就算你是个练举重的,那和开弓也是两码事!”
迟九渊也没有反驳,他毕竟不是个人,欺负这小老头不太合适,实际上在这个屋子里,只有小老头一个人开不了十二石弓。
但他的沉默被老人家当成了心虚,老林立刻得意洋洋的哼了一声,“这样吧,你说你会射箭,一会儿拿个两石的和我比试比试?”
陶苒:?这不在计划之内啊?
但看了眼手表,时间还早,工作人员也没想到陶苒会方言,以至于这么快就找到了老林,于是简单的沟通之后,同意了这个环节。
陶苒却凑到镜头前,“我男朋友不能白出力的,这个环节给加分吗?”
想了想这个环节能带来的话题度,节目组含泪表示:加!
陶苒立刻回头对迟九渊比心,“加油!男朋友!”
【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