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和古董需要讲究“缘分”的, 毕竟有缘才能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
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其实古董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林蓉觉得:自己就和这只白瓷豆碗很有缘分。
她还记得北大的历史教授曾经说过:“每个古董表面的纹理与磨损, 都诉说着无形的历史。它经历过多少呵护与打磨, 辗转过几遍战火的摧残,见证过多少次改朝换代都会一层层地烙印下来, 形成物华天宝的自然包浆。”
她第一眼看到这只白瓷豆碗的时候, 就意识到了:这是一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真古董!
看看这只白瓷豆碗,虽然整体品相已经残缺不全,但表面的自然磨损和风化的包浆不会作假, 她以自己十年的从业经验保证:这绝对是一千年以上的真品!
可是这只唐代白瓷豆碗,怎么会出现在典当铺里呢?!
“这碗看起来够老的啊。”林蓉假装不经意道, 其实心里已经冒出了一百个问号。
王姐看出她对这只白瓷碗感兴趣, 连忙招呼道:“林小姐, 您真是好眼光。这白瓷豆碗是明朝的老古董了。这碗的主人家急需要用钱,才割了一回肉, 把传家宝拿过来典当。”
明朝?不,年份还要再往前追溯一千年!
林蓉想了想,先不动声色地吐槽道:“这只碗都破的不成样子了,居然还有人当个宝贝吗?”
这是谈古董生意的套路,遇到了大开门的真东西,一定不能表现出急不可耐想拿下的心情,而是要先装作不感兴趣, 这样才能和店家进一步砍价。
王姐解释道:“这碗虽然有点瑕疵, 东西绝对是真品, 明朝的瓷器,这个价位还是值得的。”
“哦, 这只碗的原主人向你们典当铺要价多少?”林蓉知道店家肯定会把这个收购的数字给夸大,一万收的东西吹吹牛,夸大成十几万都有可能,这样他们才能赚差价。
王姐说了一个数字:“我们这收购价都要三万五林小姐,你也算我们这里的老顾客了,咱们诚信做生意,不赚你的钱,给你优惠价三万六怎么样?”
“”
林蓉默了默,这个价格好像真的不太贵?她也出得起就是。但问题的重点不是这个。这碗明明是唐朝的古董,怎么卖方说是明朝的传家宝?还有看这品相沁色,这分明是一只墓中出土的古董,表面还有一股土腥味,怎么可能是传家宝?谁家的传家宝是埋在地下的?
难道说这只碗是盗墓贼非法所得?拿来典当行出手?
林蓉立即提高了警惕心,继续和王姐聊天:“这就是乡下人没什么见识,把一只破碗当做传家宝。我看这碗就算是明朝的古董,破成这个鬼样,也值不了三万元。”
“怎么不值三万?!”王姐立即提高了嗓音:“清朝的瓷碗都值个五万呢!”
林蓉耐着性子解释道:“那是保存完整的情况下,古董瓷器才有收藏价值,毕竟古董收藏这一行只讲究三个字:真精新。但你看看这只瓷碗,连底座都是用胶水粘起来的,这样精和真都不能保证。你说,谁还会收藏这样粘合起来的古瓷呢?”
王姐的脸色当即拉跨了下来,林蓉这一席话,等于否认了这只瓷碗的商业价值。但想想她说的非常有道理,只好丧气道:“那你也不要吗?”
“我只是想知道,这白瓷豆碗的主人,为啥把传家宝典当了?”林蓉装作开玩笑的样子:“难道说,他故意编些套话忽悠你们典当行收破烂吗?”
王姐也不跟她隐瞒什么,一股脑都说了出来:“说来惭愧,这白碗是我家那口子收来的。他以前跟古董行的老行家学过几年鉴定,说这碗有些年份了,看要价也不高所以才收了来。据说是这户人家着急搬走,所以才把老东西都卖掉了”
“着急搬走?”林蓉假装八卦的样子:“莫非是主人家惹了什么事吗?”
王姐压低了声音,小声道:“不是惹事,是最近咱们这里严打盗墓的林小姐,你知道两个月前元顺帝大墓被盗的事吗?据说那传国玉玺就是从盗墓贼手里缴获来的。”
林蓉点了点头:“知道,听说新疆的警察抓了十个盗墓贼?”
“没错。其实咱们西北这块地盘上,干这一行脏活的土耗子可多了。上个月政府颁布严打令以后,甘肃和新疆这边都在严打盗墓活动,搞得古玩市场都吃紧不少。”
林蓉不明所以:“这和这户人家搬迁有关系吗?”
王姐八卦兮兮道:“不瞒你说,这户人家从前是干这个的。过年前,他们听说甘肃这边风声紧,一家子才着急搬走”顿了顿,她也吐槽道:“鬼知道他是不是拿假东西忽悠我们?人都搬到南方去住了,说不定就是最后忽悠一把咱们典当行。”
“”
林蓉明白了,原来这古瓷碗是“土耗子”——也就是盗墓贼的藏品。
但转念一想,眉头不禁皱了皱:这土耗子干什么要搬走?还要把这么名贵的白瓷豆碗便宜卖给典当行?莫非是他们家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害怕政府的严打令吗?
对了,这些盗墓贼哪个不是伤天害理,哪个不是手里攒着几个盗墓大案呢?
不管怎么说,她今天对这只白瓷豆碗势在必得。于是跟王姐讲了讲价,最后以三万一口价买下——毕竟是碎了的瓷片粘合起来的玩意,这个价位,就是唐朝的瓷器也够赚回本了。
出典当行的时候,系统问道:【宿主,您今天怎么出手这么大方?这只碗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