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苦情剧里上交国宝文物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3章 喝茶 ·(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当天晚上, 林蓉随着何咏雪来到了位于北京郊区的陆家别墅。

    事关重大,何咏雪先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了几位文物研究专家前来鉴定一番。

    到了晚上八点, 陆家的客厅里就围了乌泱泱一大帮人。有来自首都博物馆的研究员, 有来自北京文物局的干部,还有北大考古系的系主任。听说是“传国玉玺”出世, 这些大人物就屁颠颠赶到了陆家来, 围着这方玉玺钻研个没完没了。

    一会儿说:“这个玉玺的沁色深入纹理,表面有一层钙化,这些绝不是现代的造假手段能模仿出来的质感。应该是秦朝的真品无疑。”

    一会儿说:“你们看看这玉玺表面的反光, 每一面都有细小的凹凸不平。这证明玉玺是纯手工制作的,绝不是车间里加工切割而成的高仿品。”

    一会儿说:“这四条龙纹的造型, 确实是秦朝的工艺, 应该不是汉以后的高仿品”

    还有一位研究古文字的专家说:“这些铭文都是不同时期加上去的, 文字的书法和阴刻的手法都各不相同。确实和古书中记载的传国玉玺一样,包括这后补的一角”

    可是林蓉听众位专家说了半天, 从玉玺的包浆年份说到文字篆刻,样样都说得面面俱到,却无人敢断定:这就是和氏璧传国玉玺。

    就跟陆澄砚的看法一样:玉玺这玩意,历史上的仿造品实在是太多了。包括这些有身份地位的老专家们,都不敢轻易得出什么结论。

    最后讨论来讨论去,众人只能达成一个共同意见:东西是汉以前的真品,年份大概在战国末期至秦朝统一年间。

    “唉, 要是有具体出土的铭文, 记载这方玉玺的来历就好了, 这样史料和实物结合起来,咱们能下结论。”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吴主任问道:“林小姐, 你说这方玉玺是元顺帝大墓出土的陪葬品,那么这个大墓现在具体方位知道吗?”

    林蓉摇了摇头,这也是她的无奈之处:“这伙盗墓贼前几天刚落了网,但匪首不肯交代元顺帝大墓的下落我想,匪首是想拿这条线索威胁警方给他们减刑,所以才咬死不肯回答。”

    胡子晖这一回拿着走私军火埋伏他们,加上之前“独眼鹰”的一些光荣事迹,他肯定吃不了兜着走。结果他落网以后,怎么都不肯回答元顺帝大墓的具体下落,估摸着是抱着和新疆政府谈判的心态,想着用元顺帝大墓的位置交换减轻,所以怎么都不肯开口。

    新疆警方当然不肯和土匪头子谈判,所以也不答应给胡子晖减刑。结果双方就这样僵持住了。

    倒是元顺帝的棺椁被警方缴获后,直接把棺椁带车一起送去了新疆文物局,目前文物局还在抓紧时间组织专家来研究。但元顺帝的棺椁事关重大,新疆的专家们希望建立一个专门的无氧实验室再开棺,避免棺椁里的文物被氧化,所以开棺的进度很慢。

    吴主任摇了摇头,如果没有墓主人自己的墓志铭记载的话,那么很难断定东西就是元顺帝的陪葬品。恐怕这种国之重宝,谁都不敢承认它的身份。

    另一位来自首都博物馆的沈研究员道:“最好先寻到元顺帝大墓的具体位置,确定墓主人的身份,再从中寻找墓志铭或者物账碑,来证明此方玉玺是真品。否则林小姐,不是我们不相信你,但谁也没这个资格说它就是传国玉玺。”

    “我知道。”林蓉理解他们的苦衷。

    就算是国家文物局的局长亲自来了,他都没这个资格说这就是传国玉玺。甚至连民众都不会相信这玩意是真品。而最好能证明玉玺的方法,就是从元顺帝的墓志铭或物账碑中寻觅踪迹。让文物的拥有者亲自来“验证”它的来历。

    不过就基本的品相而言,这完美无瑕的玉玺,绝对称得上是举世无双的战国玉器珍品。专家们都非常识货,开始纷纷讨论:这玉玺接下来应该放在哪里?

    首都博物馆的专家先建议道:“不如先存放在故宫博物馆里吧?故宫那里有个专门的文物捐赠部门,会妥善处理民间上交的文物。”

    但文物局的陈先生摆了摆手:“这要真的是传国玉玺,事关重大,不光是博物馆的事,甚至是国家层面的大事。我看还是放在文物局比较好!”

    北大的沈教授不干了:“东西还没确定身份,怎么能随随便便上交给国家?我看,目前还是放在第三方机构比较妥善。何先生你说呢?”

    何咏雪是中国古董鉴定协会的副会长,别人都称呼她为“先生”。按照道理来说,这个协会就是最好的第三方机构,他们同时也是文物局的下辖单位,拥有文保部门的标志。

    但何咏雪看了看林蓉,再想到了儿子的吩咐,心里自然而然偏向了她:“这东西只能说是高度怀疑是传国玉玺真品,目前还不能承认它就是传国玉玺我看,还是保管在林小姐手里比较好。要不是她虎口夺宝,这方玉玺早就流落去了外国。”

    北大沈教授点了点头,林蓉在新疆的光荣事迹,他们几个老人都听说了,这些小年轻人可是用命来追讨文物。于是道:“要不然先让林小姐暂且保管这方玉玺,等元顺帝大墓发掘以后,咱们哥几个出面证明这就是传国玉玺,再以国宝的名义上交?”

    听到这句话,其余几个老专家心里都有点小意见:如果这真的是传国玉玺,怎么能保管在一个不相干的小姑娘手里?她既不是国家干部,也不是博物馆的研究员,只是个民间古董鉴定师。万一她利欲熏心,抱着玉玺连夜逃去了外国贩卖怎么破?

    可当着何咏雪的面,几个老朋友都不好意思说破这件事。只是看林蓉的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