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听说我是坏女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1章 成了潘金莲(08)(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果不其然, 赵檀猜测得没错,他的两个姐姐赵玉翡、赵玉珠果真犯了错。

    错犯得还不小,反正足以让颜盈从温柔母亲变成虎妈, 而且是恶虎咆哮, 恨不得亲自上手将熊女儿往死里揍的那种虎妈。

    盛怒之下,可没人敢挑战。哪怕赵檀这位已经以十岁稚龄登基为帝, 如今已经十一岁的帝王,都不敢招惹盛怒之下的颜盈, 谈何给两个姐姐求情。

    赵檀微微低了低脑袋, 完美错过赵玉翡、赵玉珠投来的求救目光。

    “今儿不站满三个时辰不许休息, 谁求情都没用。”颜盈示意宫人端了一张美人榻放在庭院上, 又让宫人将琉璃灯笼拎出来点上蜡烛摆放在周围, 即使天色渐渐擦黑,整个慈安宫也是灯火通明。

    这时候,颜盈才坐在了美人榻上, 姿势慵懒,可眼神却很犀利, 几乎一动不动的盯着赵玉翡、赵玉珠二人。

    这下子, 赵玉翡、赵玉珠二人更加不敢乱动了。

    而且赵檀这坏弟弟居然在她们面前吃东西, 惹得她们本就馋得很的肚子呱呱叫。

    颜盈轻笑了起来。

    “已经两个半时辰了。”颜盈示意宫人给自己倒茶。呷了一口六安瓜片茶, 再缓缓的开口。“怎么?对本宫的惩罚有意见。”

    脑袋上顶着的水缸这时候已经取了下来, 双手上还有,影响不了赵玉翡、赵玉珠两姐妹说话。

    赵玉珠率先一步委屈巴巴的道:“母后,儿臣以后再也不敢了。”

    赵玉翡也道:“母后,儿臣知错,再也不敢欺辱姐姐们了。”

    颜盈挑眉:“嗯?”

    “两位姐姐欺负其他姐姐?”赵檀诧异,停止进食的行为, 转而赞同颜盈教训体罚赵玉翡、赵玉珠的决定。“玉翡姐姐、玉珠姐姐你们俩到底怎么想的?是嫌弃自己飞扬跋扈的名声不好听,特意再添点不友爱兄弟姐妹的名声?”

    作为后宫的绝对胜利者,颜盈耀武扬威归耀武扬威,可她不会耀武扬威到和自己没什么利益牵扯的人身上。

    如果赵玉翡、赵玉珠去挑衅宋徽宗的儿子们,颜盈不会生气反而赞赏他们有胆识,可是去挑衅已经因为宋徽宗漠视,而低调做人的帝姬们,就很让人生气了。

    最起码颜盈很反感这种行为,哪怕赵玉翡、赵玉珠她们有理,是因为她们挑衅的帝姬嘴巴太臭,才会……

    颜盈都不喜欢他们的做法,明明有更简单更好的解决方式,偏偏她们选择明目张胆的欺负人?

    这……不是傻逼才会做的事情吗?

    嫌弃自己名声好得狠,想尽可能的嫁不出去?

    “今儿罚站几个时辰就够了,明儿乖乖给本宫留在慈安宫侍奉你们父皇,不然……呵,本宫有的是办法收拾你们。”

    颜盈这么说是有原因的,明儿算是大朝会,小朝会颜盈这位摄政太后可以不参加,可是大朝会必然要参加,好把控大致的方向。公元1126年(宋靖安元年)这一年,算是比较多灾多难的,先是金国举兵入侵大宋,顽强抵御迫使金兵北撤后,国内又开始不安稳。

    这个不安稳不是说又有匪寇作乱,而是发生了天灾,这是非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情。

    江南富饶地带发生水患,淹没了不少良田房舍,不少百姓都流离失所。

    这种情况下,肯定要赈灾的。可大宋的官员很多都没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概念,基本上都是贪的。不是说好官没有,主要是好官真的太少了,就宋徽宗当政时期来说,好的文职官员除了李纲、陈过庭等人外,就只有个宗泽,能征善战的武将倒是多,可惜不得信任。

    想想宋徽宗执政期间,最受宋徽宗信任的三名宰相,分别是蔡京、李邦彦、王黼,就可以看出宋徽宗年间的吏治有多糟糕了。

    三名宰相除了蔡京稍微有点儿才干,其余的都是靠阿谀奉承上位的奸佞,说起来祸害大宋朝纲的本事和蔡京一样。

    蔡京还知道怕,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可是另外两个就……

    幸好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赵檀。赵檀在颜盈的教育下,明白帝王之道最重要的在于平衡,不可一党独大。

    拿明朝来说,明朝时期的东林党最开始好得很,可是后来一党独大,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赵檀能明白这些很好,至于宋徽宗……仔细想想,也怪不了他,毕竟他从小被培养的方向是艺术家,他的老子宋神宗当初看重的继承人是他的兄长宋哲宗赵煦。谁知道宋哲宗赵煦英年早逝还没有子嗣留下,向太后(神宗皇后)又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为借口,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当时为端王的宋徽宗赵佶为帝。

    真的,宋徽宗的皇位算是白捡的。从小没经过正统帝王的教育,对于所谓的帝王心术肯定一知半解,任人唯亲是宋徽宗所会的另一项本事了。而拖怂哒哒的宋徽宗的福,北宋从繁荣昌盛到毁灭,只用了短短几十年。

    当夜,颜盈舒舒服服的睡了一晚上,连个梦都没有做。

    到了第二天,颜盈陪着宋徽宗用了早膳,便踩着晨露去了金銮殿。此时文武百官已经聚集金銮殿,赵檀拖着肉乎乎的腮帮正在发呆。颜盈一来,赵檀就特别高兴且开心的道。“母后,金兀术那孙子又遣使臣来我大宋,商谈议和之事了。”

    颜盈愣了愣,随即想起金兀术指的是完颜宗弼,逐笑道:“这很正常,只要金国对我大宋窥探之心未死,金国就会时不时派使臣前来商谈议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