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科大佬在年代文里暴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3章 为什么学习 ·(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姜迎夏虽然才上学一年, 可今年,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

    跳级是老师专门到家里说的。

    “姜迎夏同学非常优秀,让他跳级是非常正确的, 我觉得,如果他能够保持现在的学习进度, 三年级后, 完全可以直接升到五年级。”

    特别是知道迎夏完全没有基础, 只凭着姜迎春的简单学前教育,就能达到现在的程度,老师更是惊喜。

    “这个孩子, 是个天才。”

    天才不天才的,姜迎春没有太大的感觉,迎夏这小子,爱学习是真的。

    自从和爱民满红几个孩子一起开始学习,他就和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很快就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姜迎春买了很多书,他都看得津津有味,就连她大学的课本, 他也会拿来翻翻。

    就像现在,他只是在讲台上讲一个成语, 就能旁征博引,讲了很多故事,让人记忆深刻。

    姜迎春坐在底下,看着游刃有余的姜迎夏, 心里骄傲。

    看,我弟。

    一堂课, 大家还没来得及紧张,就结束了。

    “好啊,好啊。”陈志朋带头鼓掌,大家才回神,还有领导在后面听课呢。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姜迎夏。”

    “迎夏?迎春,这是?”

    姜迎春摸摸弟弟的小脑瓜, “我弟。”

    陈志朋喟叹一声,“你这个全国状元的弟弟,我看以后,说不定也是个全国状元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朝着大家走过去,和大家握手。

    “我看你们学的很认真啊,看得出来,姜迎夏老师讲的好,你们学的也很好。”

    能和县长握手,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领导这么平易近人,大家原本紧张的心情,在这种气氛中也消失了,顿时开始表现。

    “领导,我们村是出过全国状元的村,我们这些人,也不能拖后腿啊。”

    “对啊,领导,现在我们能写很多字,村长说,过年的时候,还给我们办写字展览,我们写了字,大家一起评,也选出个一二三名来,还发奖呢。”

    最朴实也最真实的心声,陈志朋听得连连点头。

    “万家村,让我看到了我们国家无限的未来,我很骄傲啊,乡亲们,是什么让你们这么热爱学习呢。”

    额……

    村民们有一瞬间的愣怔。

    我们,我们学习是为了看电视。

    是为了坐前排,看得清楚还有好吃的。

    是为了保住电视机,不让迎春带走它。

    但是这个好像不太能说啊。

    不过我们好歹也是有知识的人了,这说话的技巧,我们也是有的。

    “为了脱贫致富!”

    “为了生活更美好!”

    “响应国家号召,学习文化知识!”

    “迎春还贡献了她的电视机,让我们通过电视学习呢!”

    “对,我们每天看新闻学习!”

    “通过电视机,了解国家形式,跟上国家步伐!”

    陈志朋连连点头,握手不停,“好,很好,大家的觉悟,都很高啊。”

    村民们也很满意,互相看看,忍不住点头。

    对,我们觉悟就是这么高。

    对,我们可不是因为有电视机才学习的。

    对,我们就是一群爱学习的人呐。

    姜迎春看得忍俊不禁,这一个个的,都学会自我包装了。

    真是一群可爱的人啊。

    随着全县刮起一阵像万家村村民学习的风潮,姜迎春开始搬家了。

    村里还得经常回来,要搬的东西并不多,可林林总总收拾起来,也并不少。

    对于她搬走,大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可这真的要走了,大家还是不舍。

    周二红少见的落了泪,“迎春,你这就真的搬走了。”

    她一哭,周桂花也跟着不好受,她不愿掉泪让姜迎春难受,“哭什么,迎春又不是不回来,琪玛酥还在家里做呢,那配方我们也搞不懂,迎春隔三差五还得回来配料,迎春不是说了,等以后厂子建起来,咱们到厂子里干活,还在一块。”

    说是这么说,可到底不是天天见了。

    周二红抱着小闺女,“我这不是,舍不得,我们家这两个,要是天天能见着迎春,说不定以后能和迎春一样有本事呢。”

    姜迎春抬手摸了摸小家伙莹白的小脸,“大家以后,都差不了。”

    相对于周二红几人纯粹的不舍,大家的感情就复杂了许多,“迎春,村长说你要盖厂,这厂子盖起来,做衣服的就搬走了,以后,是不是就不用我们了。”

    “是啊,迎春,明年你还收蜜薯吗,我们可打算种的。”

    这些姜迎春都有安排,许多人都已经知道了,今天她又正式宣布了一遍。

    “蜜薯当然继续收,至于原本的工人,等我工厂盖起来,大家就到工厂上班了。”

    “去工厂?”

    “上班?那以后我们不就是工人了。”

    “我听村长说,你的厂子老远啊。”

    姜迎春抬头看着村子里的路,笑着指向另一边,“不远,从我们村现在的这条路,绕半个温水镇才能到我的工厂,可是走这边斜插过去,比去镇上还近。”

    这是姜迎春当初就考虑进去的。

    “迎春,你说,新开一条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