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科大佬在年代文里暴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4章 生意好到爆 ·(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天晚上, 很多人回家后都在犹豫。

    “他爹,你说,迎春这秧苗, 咱们还要不要?”

    “那苗子咱们都拔来了,到底栽不栽?”

    “这万一真和李红花说的, 种不出来个啥可怎么办。”

    不过两天, 约了拔苗日子的人, 纷纷来退。

    “迎春啊,你这个秧苗我们先不拔了,今年这第一年, 我们准备种花生,明年换茬再种你这个蜜薯苗。”

    “巧了,我娘家给我送了些芋头苗,说也好得很,我就先种那些了。”

    村长媳妇赵金香听得生气,避开姜迎春的面解释。

    “迎春那出苗的炕,是我当家的和大迷糊搭的,这蜜薯也是他们一个个卧进土里,眼睁睁看着那秧苗长出来的, 这能有假?”

    “再说那苗是看着短些,可你没看它一棵是一棵的, 精神着呢,迎春说了,这秧苗有个好处,拖秧小, 好管理,去年收这蜜薯的时候, 我当家的还说呢,秧子少,可不少结。”

    可有时候,这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事情就越想越不对劲。

    把这挣钱的东西给别人,这迎春是傻子吗。

    让谁,谁都得藏着掖着,闷声发大财啊。

    除非,她也不确定这秧苗能不能结出来蜜薯,这才让大家种着试试。

    最后,定下种姜迎春蜜薯苗的人,除了和姜迎春相熟的,寥寥无几。

    姜迎春知道他们的想法,想解释什么,又算了,事实胜于雄辩。

    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春雨纷纷,谷雨来临,播种开始了。

    等郁郁葱葱的绿意铺满了田野,大家已经开始乐呵呵畅享秋天的丰收了。

    春耕结束,秋天还很远,这时候是蔬菜最匮乏的时候。

    唯一的青菜,就是大白菜。

    偏偏这个时候,姜迎春的蔬菜水果,上市了。

    当第一茬草莓顶着嫩绿的叶子搬进了供销社的货台,大家都傻眼了。

    这多风又干燥,偶尔还带着倒春寒冷意的天气,草莓,这就熟了?

    “这,这是假的吧。”

    供销员也是第一次见这奇景。

    “哪儿呢,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草莓,见过吃过的人可是不少,和姜记糕点是一家。”

    “迎春吗,我知道,去年卖的那个草莓、圣女果、小黄瓜,我家可没少买,我邻居家儿媳妇怀孕了,嘴里没味,最喜欢这甜口多汁的草莓,她婆婆大方,每次买不少,这不,年底生了,胖乎乎的小子,别提多水灵了。”

    “哎呦,我弟媳妇怀着呢,这什么水果都没有,嘴里都生了疮,赶紧给我来一斤,什么,比夏天的时候贵一半?应该!这时候,就是苹果都死贵,别说这稀罕玩意了。”

    当初姜迎春水果摆摊卖了两个多月,吃过的大有人在,特别是这个季节,很多人不由自主就怀念那个味道。

    结果你说现在也有?不犹豫,买!

    不到半天,三箱草莓,没了。

    其中一个外地人,因为没见过这东西,只尝了一个,直接买了一箱。

    这次,赵翠兰激动地亲自上门了,“迎春,那草莓,你种了多少啊,可是不够卖的。

    姜迎春带着她进了大棚参观,“大半亩地的。”

    嚯,几乎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棚里,入目就是一片草莓田,一个个带着红意的草莓挂在碧绿的枝蔓上,怎么看怎么喜人。

    “去年那圣女果也种了,好些人问呢。”

    姜迎春点头,“种了,那个果期长一些,得过几天上市了,还种了一种小瓜,比西瓜小,也好吃。”

    看到自己的大棚,姜迎春心里也是欢喜的,毕竟是跨越了历史的长河,千年后的东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让人忍不住心潮澎湃。

    “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摘果高峰期还没上来,等过几天,你那边就吃不下这么多了,还有两个镇的供销社,已经联系我了。”

    赵翠兰也没贪心到东西只能她一家卖,“哎,那可得先紧着我们卖啊。”

    自己镇上离得近,更方便,“那是自然。”

    至于蔬菜,就更不愁了,姜迎春一早联系了国营饭店的负责人,日子一到,还没联系呢,人家直接就上门了。

    另一个大棚里,除了姜迎春留下的发蜜薯苗的几分地,剩下的,全是蔬菜。

    带着清香的长豆角,顶花带刺的黄瓜,娇艳欲滴的西红柿,最常见的东西,却是最顶级的诱.惑。

    你知道它是什么,知道它的口感,知道它做熟了的味道,那种能被满足的期待,就是最大的刺激。

    国营饭店的负责人是个厨子,看着这一地的蔬菜直接走不动路了。

    “哎呦,这个西红柿,一个就能炒一盘了,打上两三个鸡蛋,配上一晚白米饭,绝了。”

    “这个豆角,炒肉,切上两个辣椒,你这里还种了辣椒,这长的可真好,就切上你这个辣椒,大火一炒,啧!”

    “油菜啊,这个炖排骨,清静不腻味。”

    “迎春啊,今天咱们就摘吧。”

    夏天里吃不了的黄瓜豆角,直接卖出了天价,国营饭店的菜价,涨了三倍,可生意还是爆了。

    不管什么时候,有钱人都不会少,能去国营饭店吃饭的,也不会是心疼钱的人,绿油油的青菜往那里一摆,温水镇的国营饭店,直接出名了。

    县上的负责人一看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