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93章 一步不能退(第2/5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吧,那样的要求太高,不切实际,那就退而求其次,且有这点本事如何?

    萧宁笑了笑道:“若如此,尚不知如何考。只不过,纵然是考,也不能只考一类。所谓三十六行,各有其长,缺一不可,孤不希望大昌朝一枝独秀,而是要百花齐放。”

    这话说得,众人都一顿,萧宁继续地道:“诗书礼义要学,农桑工艺,于大昌而言,各有所长,一道齐心,方可令天下长治久安。孤所建研究院,入其中者,纵不须出任为官,亦为朝廷供养,以令其促大昌进步。”

    身居高位,考虑的就不能太过片面,尤其在取才任人一事上,根本不应该只要那读书好,会讲大道理的人。

    不会读书,有手艺,能造福于人的人,何尝不该给他们机会。

    孔鸿细细品了品,又觉得如今大昌是要开先河,什么规矩在这事儿上都没用,该是他们一道定下规矩,决定将来的王朝是何为范。

    “若是这样一来,不仅文考,还武考?”顾义马上懂了萧宁之意,细细一想又有何不可。

    “这只是我所想,大开各门,以令有一技之长之人,为我大昌所用,难道不是我大昌之福?”人之所长,以一己之所长,为天下造福,亦可为后世造福,有何不可。

    莫恢打量萧宁,年轻的女郎,成竹在胸,高瞻远瞩,令人不禁感叹。

    萧宁想取才,而且是不拘一格,凡有才之人,以其才为天下用,即可。

    “故,题目可分文武,当知农桑,知黎民之苦。朝廷所建,是为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若不以百姓为重,所思皆是如何争权夺利,身居高位,这样的官,不要也罢。”萧宁将她的标准道来,众人听之颔首。

    《尚书》已然有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谁敢说萧宁所指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对?

    一朝立国,若不以百姓为重,这个王朝也存不了多久。前车之鉴,纵然有人想否认,谁理会他们了?

    “是以如何分类?”看得出来,萧宁心中已有章程,一事不烦二主,就让萧宁来吧。

    “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道举、工程。”萧宁一一道来,更是不断地解释,萧宁的目光扫过一众人。

    听她一道来,一众人立刻明了其中所考的科目究竟是什么,无非是诗书礼义、算术、历史、律法。确实如同萧宁之前提的要求一般,样样人才都要。

    当然,若是有那全才者,想全都考,亦无不可,朝廷乐意得这样的人才。

    “如此,题该如何出,已然明了。”姚圣不得不说,萧宁这脑子实在是好,有了这样的总结,谁还能不知怎么出题?

    萧宁与众人抬手,“请。”

    既然明白了,就请他们各自出题,如何能为难得应试学子,各凭本事。

    此后不过十日,大昌第一场正式的试举启动。

    很多年以后,关于科举二字的出现,大昌朝史书记载得一清二楚,太女萧宁提议以试取士,自此,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而五十多名的无类书院学子,一应应试之题,答案公之于众,以令满朝大臣,甚至天下饱学之士得阅,以令天下人知,大昌所取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学子。

    想在大昌为官,他们需要付出什么,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就算之前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这一回都不敢吱声了。

    若说为官无才,官不复存,可是这些学子,哪怕尚显稚嫩,却有一腔爱国爱民之心,对大昌亦是心之向往,若能为官,甚以为喜。

    正是因为对这个新建王朝存有希望,更愿意将这个王朝打造得更好,为此他们愿意付出一生。

    萧宁从文章中读出一个又一个满怀憧憬的人,心下也是暖的。

    尤其其中对于萧谌萧宁的肯定,道天子正,天下正,无论有多少人触及大昌律法,萧谌和萧宁从未想过粉饰太平,也没有一丁点为人收拾残局,掩饰真相的意图。

    错就是错,犯法的人自当处置,为他们所作的一切付出代价,哪怕他们的祖先再怎么于国有功,他们敢不修德行,敢让这个天下乱成一团,就该让他们受到惩罚。

    萧谌和萧宁,他们不同于从前的帝王之一,为了笼络人心,连是非黑白,对错都置之不理。

    在他们眼里,律法不是摆设,所有的特权在律法之前,都将化为虚无。

    珍惜自己羽毛的人,不是等着王朝,等着天下人对他们网开一面,最好的办法是守法。

    而如果世族还想拥有曾经的荣华富贵,且请他们先做出利国利民之事,否则他们终会败落。

    参加应试的学子共计53人,值得一说的是,其中女子之数为28,男子竟然只是25。

    53人皆为朝廷取士而用,可是,等看到这上面数字时,叫人一顿,这,这究竟算是什么样的情况?

    就是政事堂的诸位也有些一愣。

    “看家世,这28位女子都出自世族。”明鉴仔细查看过各人的家世,得出这结论,亦是诧异无比。

    能养出这样女子的世家,怎么就没有郎君一道出来?

    萧宁倒是明白其中的道理,毕竟早研究过。

    “世族,世禄世卿,举荐以出仕,那是朝廷对他们的肯定。取士,尚不知深浅,这就想让他们出头,他们可不愿意。

    “女郎嘛,既是想为自己争一争,也是各家觉得,养都养了,愿意出头的且让她闹腾去,不值一提不是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