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乱起之势,轻易无法平定。这个时候出门,确定不是送人头?
“我们都愿意留下,听小娘子调遣。”大部分的人都表明了态度,萧宁在此时站起来再次郑重地承诺道:“必不负诸位信任。”
人总是随大流的,想走的人发现无人愿意陪他们一起走,就是手下的人,想走的也没有几个,最终只能闭上嘴。
叛军是韩氏而起,卢氏听闻韩氏派兵马前来夺南城,召萧宁回去,提了一嘴,“既清楚韩氏手中兵马几何,何不同皇城里应外合?”
这话说得,萧宁眨眨眼睛,等着卢氏下文。
“你手中有数千兵马,皇城中的诸位高贤,皆不明城中情况,多以为各家人皆落入韩氏手中。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妄为,纵然清楚韩氏兵马不足以同他们抗衡。
“我们等待援军,未尝韩氏不是在等待援军。拖得越久,变故越大,必须小心。”
卢氏一提,确实让萧宁一下子反应过来。别以为援军一到便能否极泰来,也不想想萧宁他们有援军,难道韩家就没有?敢叛起的人,怎么可能没有准备。
“必须要尽快夺回京城的控制权,否则援军一来,极有可能我等更危矣。”卢氏提点萧宁,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当务之急还是要夺回京城,更加稳妥。
“还是能用的手段,我们同样能用,你之前安排人潜入韩家,这就是个机会。”卢氏此刻又提及萧宁另外的准备,好让萧宁不要再迟疑,抓紧时间解决问题才是。
萧宁抬起头看向卢氏,她的准备只有手下几个人知道,卢氏竟瞧得分明?
“你想做的恰好也是我想做的,碰上了也就知道了。”卢氏清楚萧宁心中的诧异,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
“这桩事你的人配合我的人来办,你不能出头。那人虽弃你而去,终究还是你的生母,不值得你为她成为天下指摘之人。”卢氏凡事考虑的周全,样样都帮萧宁想好了。
萧宁想到,她要做的这事若是传扬出去,世人都要扣她一顶不孝的罪名。
卢氏轻声道:“你能在危急之时当机立断不叫我萧家因韩氏遭受劫难,我很欣慰。旁的事不用你出面,由我来。”
萧宁能够选择,为了萧家遮风挡雨,也能看到这京城各家遭受的危难,挺身而出,为众人披荆斩棘,护一方百姓。
这份胆识、眼见、气度,都是让卢氏倍感欣慰的。
这么好的一个孩子,卢氏又怎么舍得她为了护住众人,被天下人指摘。
“阿婆。”萧宁虽然知道卢氏将所有的事情揽在身上,都是为了她好,却不愿意躲在卢氏的身后。
“你现在当务之急是跟皇城内的人联系上。让他们清楚南城这边已经被你攻下,城门也由你派人把持。援军尚未来到,这时候你们里应外合必能夺回京城的控制权。大好的机会,万不能错过。”卢氏语气不容置疑,催促萧宁当机立断,办好她的事。
萧宁和卢氏对视了半响,最终退后一步,应下一声是。
接下来萧宁忙着跟皇城里的人想方设法的通信,其中当然没有忘记询问各家的夫人可有什么手段。
世家人才辈出,莫要以为女子便可轻视。这些人在关键时候总会出人意料的。
萧宁解救的这些人家里,还有一位是先帝的亲姑姑,长沙大长公主。
听到萧宁询问有没有人可以和宫中人传信时,这一位大长公主出面了。
“我的确有办法可以将消息送入皇城,只是现在皇城内的情况,本宫亦不清楚。故而这则消息送出去是不是安全,会不会把我们暴露,本宫不敢保证。”先帝的姑姑,也是跟卢氏相差无几的年纪,嫁的是杨氏。
这位大长公主的名声颇是不错,为人谦和,也识大体。
于危难之际,也能相信萧宁,愿意将家中的守卫尽都交到萧宁手里。
“一试便知。若不然再生何等变故未可知,我们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拿下京城,才能确保京城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保我等性命。”卢氏的提醒极有道理,萧宁劳记在心,不敢松懈。
“依小娘子所言,我立刻往宫中送信。”长沙大长公主感谢萧宁相救之恩,也清楚大兴朝的江山将来如何,就要看能不能躲过这一劫。
萧宁立刻写信,却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而已:借以擒劫贼。
长沙大长公主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一脸的莫名,实在不知萧宁所指何意。
“大长公主放心,将这封信送进去,无论落在谁人的手里都没事。”萧宁要的就是无人看得懂这上面的含义。
“会有人懂?”不是长沙大长公主不相信萧宁,只是事关重大,此时此刻绝不能掉以轻心。
“该懂的人自然会懂。”萧宁俏皮而自信地说,长沙大长公主也就明白了,这其中必有深意,寻常人不懂,但像萧宁这样的聪明人,定能明白萧宁何意。
“我会尽我所能,将信送到。”小皇帝出事,身为大长公主,长沙大长公主十分忧虑,接着京城动乱,不过才两天的时间,却好像过了一辈子那么长。
眼下长沙大长公主所希望的不过是,京城叛乱得以平息,国泰民安。在这个时候,韩家的兵马开始发动攻击。
前面急急来报,同时也给萧宁带来一个消息,韩家主母和郎君在他们手里。
韩家如今的家主正是韩靖,这一位作为九卿之一的太仆,这么多年来,也是韩家里升官最快,最让人不敢轻视的主儿。
还得要提一句的是,这一位也恰好是当年萧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