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砂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章 诗笺(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李韬回到木樨堂的时候,王岩已经审问过那落水的丫鬟兰汀。他用了些刑讯犯人的手段,兰汀很快便遭不住,如实招了。

    这兰汀是黄氏屋里的贴身丫鬟,之所以寻短见,是因为黄氏想把她拨去李玄清院内,有意抬她做通房。

    如今李玄清已经有了一个叫作碧云的通房,对其宠爱有加,黄氏心生忧虑,想安排一个自己人进常山院。

    事实上,兰汀与老家的发小早有婚约,而且情深意笃。然而,她禀明实情以后,黄氏却并不理会,仍一心要让她成为李玄清的房里人。

    李韬听到王岩的禀报,摇了摇头,眼里掠过一丝厌色:“把人送到香山院,让大夫人自己处置。顺便告诉她,我不想再看到这种事。”

    王岩应声,正要告退,却听李韬道:“等一等。”

    “侯爷?”

    “这是谁拿来的?”李韬指着桌上那一盘子突兀而又显眼的红鸡蛋。

    “回侯爷,是楼大人让人送来的。”

    李韬沉默,脸上写着莫名其妙四个大字。

    “楼大人还说,侯爷若喜欢,他家还有,说是府里厨娘自己养的鸡......”

    李韬挥挥手:“行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王岩连忙闭嘴。

    “下去吧。”

    “是。”

    李韬伸手捏了捏眉心,睁眼时,目光落在那鸡蛋上面,冷不丁想到方才应怀玉的神态语气,眼睛一眯。

    上回看她滚鸡蛋也是。

    苏允之也那样剥鸡蛋。

    连她自己都没觉察到自己有那么多怪癖,李韬却比她更清楚。

    他的食指轻轻摩挲着大拇指上的玉扳指,嘴角一抿。

    太子谢胥当年刚进涌泉宫的时候,还是一个内向青涩的少年,极少开口说话。

    那时候,苏允之为了让他能敞开心扉,下了很大的功夫。

    李韬看到过她给谢胥剥鸡蛋,也是那样滚碎了一点一点剥干净,然后把白嫩光滑的鸡蛋捧到谢胥的跟前,还眼巴巴地看着他吃完。

    就像个傻瓜。

    朝阳楼花间阁。

    虽是秋日,花间阁外小园中的花草林木却还有些繁盛气象,风中花香微微,虫语细簌,假山屋宇,环绕叠复,风雅宜人。

    楼知春进了阁内,便闻到浓郁的脂粉香气,又听到楼上隐隐约约有女子的娇笑声,一时有些疑惑。

    旁边同僚用手肘顶了顶他道:“楼大人要不要上去看看?”

    “我赌二十两,楼大人肯定不敢。”

    楼知春弯腰,一揖到底:“还请各位饶了在下吧!”

    众人大笑。

    “话说回来,楼上到底是在做什么?”楼知春入座后问道。

    “看来咱们楼大人是心猿意马了啊,”其中一人笑道,“听说是首辅大人家的四小姐在此举办诗会,请了京城各世家名门的千金贵女。”

    楼知春恍然:“原来如此。”

    “楼大人既然没胆上去一探究竟,就得罚了这杯酒,来——”

    楼知春无奈,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既然是有京城的各位小姐在,那自然是有人把守,楼某一介文官,若是贸然上去,恐小命休矣!”

    “小命倒不会休,就怕会打伤咱们楼侍郎俊俏的脸蛋!”

    众人哄笑。

    楼知春非但没有生气,还笑盈盈的:“接着喝——”

    喝到尽兴时,肩膀给人一撞,手中的酒杯应声跌落,楼知春摇头一笑,矮身去捡,结果看到桌子底下竟还躺着一张蓝色的诗笺,不禁目光一凝。

    薄薄的一张纸,月白色打底,上头的蓝色仿佛给水晕染过,透着天青,似蓝非蓝,有如碧湖云烟,氤氲朦胧。

    诗笺上以簪花小楷誊写了一首《子夜吟》,字体秀巧,一看就是出自女子之手。

    看来是有位小姐落了东西,楼知春捡起诗笺,这才看到左下角一排小小的落款——李宜华。

    他一愣,李宜华好像是平阳侯府的......

    “楼大人!怎么钻桌子底下就不出来了?”

    楼知春连忙把诗笺塞进了衣襟里头,捡起酒杯,神色如常地坐了回去。

    笑闹间,有一人压低声道:“听说那个万嫔,马上就要被封作贵妃了,这在我朝后宫......可是首例。”

    “那可比当年的苏贵妃还要厉害。”

    “可不,封贵妃还不算什么,听说那女子三十好几,都快四十了!”

    “啧,岂不是半老徐娘?”

    “难说,先前我听人说过,女子若过三十岁还是处子之身,可是会别有一番风味的......”

    楼知春举起酒杯,开口打断那几人不知死活的闲篇儿:“这酒力道不足,怕不是掺了水的假货吧?”

    “楼大人口气不小!”

    最近几日凉快了不少,李宜华特地来找苏允之,要带她一同出府,去南街的胭脂铺逛逛,顺便也透透气,免得再为先前那桩破事心烦。

    清晨日头不烈,反倒有些暖意融融的。这会儿正是京城热闹的时候,早市刚开没多久,街上人流不息,早点摊子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京城百姓的早饭花样可不少,除了各地都有的包子、油条和馄饨,还有豆汁、炸酱面、油果子、卤煮。汤锅粉面,都热气腾腾,烟雾缭绕,伴有阵阵油香。苏允之听到油条下锅滋滋滋的声音,简直有种此刻才算重活一世的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